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张可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要求各地区实现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整齐划一,而是应在符合各地区实际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谋求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动态平衡,在突出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区域规划与政策,既要避免各类要素、资源在各地区间分配的平均主义,更要杜绝产业结构雷同和发展模式照搬的现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是各地区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相对平衡,必须用辩证思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应通过不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举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职能,进一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具有长期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区域发展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三个方面,这为未来治理区域问题指明了方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通过这一系列战略与措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基于此,未来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携手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各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充分依托国内生产网络,抓住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机遇,明确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方向与路径,完全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充分借助其他区域的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另一方面,各区域同样需要优化内部空间布局。
防范化解区域经济新风险。各地区应协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探索联防联控新机制,利用庞大的国内组织管理网络稳定区域发展。整合国家相关的防控与管理机制,为处理相关区域问题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
塑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新的时期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浪潮中,各区域可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弥补自身在要素投入等方面的不足,利用本地竞争优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原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张可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要求各地区实现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整齐划一,而是应在符合各地区实际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谋求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动态平衡,在突出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区域规划与政策,既要避免各类要素、资源在各地区间分配的平均主义,更要杜绝产业结构雷同和发展模式照搬的现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是各地区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相对平衡,必须用辩证思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应通过不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举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职能,进一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具有长期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区域发展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三个方面,这为未来治理区域问题指明了方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通过这一系列战略与措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基于此,未来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携手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各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充分依托国内生产网络,抓住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机遇,明确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方向与路径,完全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充分借助其他区域的优势弥补自身发展短板。另一方面,各区域同样需要优化内部空间布局。
防范化解区域经济新风险。各地区应协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探索联防联控新机制,利用庞大的国内组织管理网络稳定区域发展。整合国家相关的防控与管理机制,为处理相关区域问题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
塑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新的时期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浪潮中,各区域可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弥补自身在要素投入等方面的不足,利用本地竞争优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原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