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鹿(禄)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从历史发祥到文旅IP构建

发布日期:2025-11-14 11:00
来源:鹿寨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 字体大小:[
  • ]

    前言

鹿寨县,素有“仙鹿故里”之美誉,地处桂林市与柳州市之交汇处,不仅坐拥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鹿(禄)文化”。这一文化形态,以“鹿”与“禄”的谐音关联为核心,深度融合了地方传说、地名沿革、民俗传统与时代精神,构成了鹿寨县独特的文化标识。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鹿(禄)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分析当前传承与弘扬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如何实现从传统地域文化向现代文旅IP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鹿寨县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前瞻性的思路与可操作的路径。

一、历史渊源:鹿(禄)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维呈现

“鹿(禄)文化”(寓意“安康、富足、向上、美好”)在鹿寨的生根发芽,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与丰富的文化表达。

(一)谐音象征与祈福心理的文化根基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鹿”因其与“禄”同音,自古便被赋予祥瑞的寓意,成为升官发财、福泽绵长的象征。这种谐音文化深深植根于民间心理,构成了“鹿(禄)文化”最原始、最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鹿寨县流传的“天子地传说”,虽情节带有警示色彩,但本质上仍是民间对“禄运”极端渴望的一种心理折射,反证了“禄”文化在当地的深远影响。

(二)地名演变与传说叙事的相互印证

地名的变迁是文化的活化石。从“六峰山”(形似鹿角)到“六寨山”,再到因桂柳官话谐音而定名的“鹿寨山”;从明代“牛摆堡”改称“鹿寨堡”的史实,到“鹿坪村”、“鹿鸣乡”、“鹿鸣河”等衍生地名,清晰勾勒出“鹿”元素从自然形态到文化符号的演变轨迹。尤为重要的是,“仙人牧鹿”的美丽传说——仙人化身为姑娘山,六只仙鹿化作六峰山(鹿寨山)——不仅为地名赋予了瑰丽的神话色彩,更通过口头文学、民间歌谣(如“鹿寨六角头,狮子把门楼”)等形式代代相传,使“仙鹿定居的山寨”这一意象深入人心,实现了自然地理、人文传说与文化符号的完美融合。

(三)民俗传承与文化融合的丰厚土壤

自三国建制以来,鹿寨便是古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之地。中渡古镇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如“福禄寿囍”石刻群)、古建筑群,以及平山山歌、鹿寨彩调、壮族打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鹿(禄)文化”生长的肥沃土壤。其中,以“福禄寿囍”为核心的祈福文化,以及当地历史上形成的以军事防御为特点的“武备文化”,均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人们对富足、安康、喜乐、安定生活的追求,与“鹿(禄)文化”的内涵相辅相成,形成了有机的文化整体。

二、发展现状:鹿(禄)文化的当代实践与初步成果

(一)文化符号的初步构建与视觉呈现

鹿寨县明确以“呦呦鹿鸣,寨美一方”作为文旅宣传口号,凸显文化定位。在实体空间层面,建设了飞鹿大道、飞鹿立交桥,设置了“飞鹿”图腾路灯;打造了鹿鸣湖公园及群鹿雕塑;在县城主要街道、金鹿步行街等地布置了鹿群雕塑、“鹿小鸣”卡通形象等。这些举措初步在县域范围内构建起以“鹿”形为核心元素的视觉识别系统,强化了“仙鹿故里”的对外形象。

(二)节庆活动与文创产品的推动传播

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鹿寨县文化旅游节,并重点打造了香桥岩溶地质公园附近的“鹿鸣谷”景区,融合赏鹿、亲鹿与高端民宿体验。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推出了印有“福禄寿囍”字样的抱枕、餐具等。同时,连续多年举办“鹿之声”群众文艺展演、创作展示“鹿(禄)”主题迎春楹联等文化活动,使“鹿(禄)文化”逐渐渗透到公共文化生活中,培育了社会共识。

(三)发展成就对文化内涵的现实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鹿寨县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平安县、法治县、旅游百强县等称号,以及涌现出黄格胜、周民震、韦永丽等各界杰出人才——生动诠释了“敢为人先,争创第一”的鹿寨精神。这种“积极向上、富足安康、顺利遂意”的蓬勃发展态势,正是“鹿(禄)文化”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在现实层面的有力印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问题与挑战:从文化资源到核心IP的转化瓶颈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鹿寨县“鹿(禄)文化”的深度开发与IP化构建仍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文化符号表层化,“禄”意融合不足

现有文化设施多聚焦“鹿”的形象展示,缺乏“禄”文化内涵的视觉转化与符号融合,难以引发深度文化共鸣。当前的文化建设多侧重于“鹿”的具象形态展示,而对“禄”文化所代表的福运、财富、成功等深层寓意挖掘与转化不足。现有地标、雕塑多为“鹿形”呈现,缺乏将“禄”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视觉转化的载体,导致文化符号流于表面,未能形成“鹿”与“禄”意涵的有机统一与深度共鸣。

(二)叙事体验碎片化,场景营造欠缺

文化载体以单体雕塑为主,缺乏沉浸式、叙事化的场景构建,未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链条。现有的文化载体多以孤立的单体雕塑或口号形式存在,缺乏系统性的场景叙事设计。游客难以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完整感知“鹿(禄)文化”的故事脉络与精神内核。从“符号拼贴”到“场景叙事”的升级是实现文化IP价值跃升的关键,目前在这方面尚有明显短板。

(三)产业融合浅层化,价值创造薄弱

“鹿(禄)文化”与产业结合多停留在符号粘贴层面,尚未形成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产品与服务体系。“鹿(禄)文化”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符号粘贴”层面,如产品印上鹿纹。尚未形成以文化价值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链条和深度体验项目。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商品、主题业态和品牌经济,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均有待拓展。

四、发展路径与战略建议:构建鹿(禄)文化IP新生态

(一)推动文化符号升级,实现从“形”到“意”的深化

1.设计核心IP形象: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兼具“仙鹿”灵性与“禄神”祥瑞气质的核心IP形象(如升级版“鹿小鸣”),使其成为“禄文化使者”。

2.打造主题地标雕塑:在行政广场、文化中心、主要景区入口等关键节点,设立融合“鹿”形与“禄”字(如鹿衔元宝、鹿角托“禄”等)的大型艺术雕塑,如“天鹿献瑞”、“禄脉长廊”等,并辅以文化解说,强化符号的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内涵。

3.升级现有设施:对飞鹿大道六鹿城雕、鹿鸣湖雕塑群等进行艺术改造,融入“禄”文化元素,提升其文化附加值

(二)构建沉浸式场景,实现从“观览”到“体验”的转变

1.活化公共空间:利用AR(增强现实)、声光電等技术,在鹿鸣湖、中渡古镇等区域打造“呦呦鹿鸣”声景装置、“仙鹿光影秀”、“百鹿踏云”灯光投影等互动体验项目,使静态景观活化。

2.打造主题街区与活动:在中渡古镇规划“禄文化”主题街区,店铺门头、地面铺装均融入禄纹元素;提升“福禄寿囍”拓印体验;在城隍庙会等节庆中,增设“鹿仙巡游”、“禄神赐福”、“鹿鸣长桌宴”等主题互动环节。

3.开发主题文旅线路:设计串联姑娘山、鹿寨山、鹿鸣谷、鹿鸣湖等与“鹿(禄)文化”密切相关景点的主题旅游线路,编撰标准解说词,讲述完整文化故事

(三)深化产业融合,实现从“粘贴”到“创造”的增值

1.文创产品体系化:围绕“高端工艺品、主题日用品、趣味文创、农特产品”四大矩阵进行开发。例如:琉璃禄尊、鹿角雕饰品、“禄禄丰收”蜜橙礼盒、鹿(禄)纹丝巾、“云养仙鹿”数字藏品、“双鹿拱禄”坭兴陶、主题茶叶等。

2.赋能全域产业: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将“鹿(禄)”元素融入企业文化与形象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引导发展“禄宿”、“鹿苑”等主题民宿与农旅项目;在本地体育赛事奖牌设计中贯穿“双鹿拱禄”理念。

3.构建品牌体系:建立“鹿寨鹿(禄)文化”区域公共品牌,对符合标准的文创产品、农特产品、旅游服务进行认证授权,提升整体价值。

(四)优化传播体系,构建“传统-数字”双循环格局

1.强化国际传播:在对外宣传中,将“福鹿”创意翻译为“Fortune Deer”,并制作《诗经·鹿鸣》等主题的英文水墨动画短片,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讲好中国吉祥文化故事。

2.创新数字营销:运用短视频平台,发起#一鹿顺风#寻找鹿寨福禄等话题挑战赛;利用AI技术生成用户专属“禄运海报”;邀请本土名人(如韦永丽)数字分身参与宣传。

3.深耕本地节庆:持续创新春节、文化旅游节等传统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确保“鹿(禄)文化”在本地民众中的活态传承与情感认同。

(五)党政引领与荣誉体系建设

1.融入宣传体系:在所有对外宣传、城市形象广告中,巧妙运用“鹿”与“禄”的谐音,推出系列宣传口号(如:“鹿”力同心,共拓富“禄”;一“鹿”腾飞,万“禄”回归等),强化“富禄之地”的认知。

2.设立荣誉体系:由县委、县政府牵头,设立高规格的“飞鹿(禄)贡献奖”,每5-10年评选一次,表彰对鹿寨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与个人,奖品为特制的仙鹿造型工艺微雕。通过表彰先进,将“鹿(禄)文化”与争先创优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结语

鹿寨县的“鹿(禄)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说,丰富于独特的地域实践,升华于时代的奋进精神。弘扬此文化,取其“安康、富足、向上、美好”之意讴歌幸福鹿寨、人文鹿寨,是面对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有效推动这一特色文化从资源形态向IP品牌形态转化的战略性需求。通过符号升级、场景构建、产业融合、传播创新与党政引领的系统化工程,完全有能力将“仙鹿故里”从地理称谓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更广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中华吉祥文化IP,让千年瑞兽承载着福禄祥瑞,助力鹿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驰骋腾飞。

                                       报告撰写:潘斌

                                       撰写单位:鹿寨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时间:2025年7月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部门公示公告 导航
鹿寨县“鹿(禄)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从历史发祥到文旅IP构建

发布时间:2025-11-14 11:00 来源:鹿寨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前言

鹿寨县,素有“仙鹿故里”之美誉,地处桂林市与柳州市之交汇处,不仅坐拥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鹿(禄)文化”。这一文化形态,以“鹿”与“禄”的谐音关联为核心,深度融合了地方传说、地名沿革、民俗传统与时代精神,构成了鹿寨县独特的文化标识。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鹿(禄)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分析当前传承与弘扬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如何实现从传统地域文化向现代文旅IP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鹿寨县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前瞻性的思路与可操作的路径。

一、历史渊源:鹿(禄)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维呈现

“鹿(禄)文化”(寓意“安康、富足、向上、美好”)在鹿寨的生根发芽,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与丰富的文化表达。

(一)谐音象征与祈福心理的文化根基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鹿”因其与“禄”同音,自古便被赋予祥瑞的寓意,成为升官发财、福泽绵长的象征。这种谐音文化深深植根于民间心理,构成了“鹿(禄)文化”最原始、最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鹿寨县流传的“天子地传说”,虽情节带有警示色彩,但本质上仍是民间对“禄运”极端渴望的一种心理折射,反证了“禄”文化在当地的深远影响。

(二)地名演变与传说叙事的相互印证

地名的变迁是文化的活化石。从“六峰山”(形似鹿角)到“六寨山”,再到因桂柳官话谐音而定名的“鹿寨山”;从明代“牛摆堡”改称“鹿寨堡”的史实,到“鹿坪村”、“鹿鸣乡”、“鹿鸣河”等衍生地名,清晰勾勒出“鹿”元素从自然形态到文化符号的演变轨迹。尤为重要的是,“仙人牧鹿”的美丽传说——仙人化身为姑娘山,六只仙鹿化作六峰山(鹿寨山)——不仅为地名赋予了瑰丽的神话色彩,更通过口头文学、民间歌谣(如“鹿寨六角头,狮子把门楼”)等形式代代相传,使“仙鹿定居的山寨”这一意象深入人心,实现了自然地理、人文传说与文化符号的完美融合。

(三)民俗传承与文化融合的丰厚土壤

自三国建制以来,鹿寨便是古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之地。中渡古镇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如“福禄寿囍”石刻群)、古建筑群,以及平山山歌、鹿寨彩调、壮族打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鹿(禄)文化”生长的肥沃土壤。其中,以“福禄寿囍”为核心的祈福文化,以及当地历史上形成的以军事防御为特点的“武备文化”,均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人们对富足、安康、喜乐、安定生活的追求,与“鹿(禄)文化”的内涵相辅相成,形成了有机的文化整体。

二、发展现状:鹿(禄)文化的当代实践与初步成果

(一)文化符号的初步构建与视觉呈现

鹿寨县明确以“呦呦鹿鸣,寨美一方”作为文旅宣传口号,凸显文化定位。在实体空间层面,建设了飞鹿大道、飞鹿立交桥,设置了“飞鹿”图腾路灯;打造了鹿鸣湖公园及群鹿雕塑;在县城主要街道、金鹿步行街等地布置了鹿群雕塑、“鹿小鸣”卡通形象等。这些举措初步在县域范围内构建起以“鹿”形为核心元素的视觉识别系统,强化了“仙鹿故里”的对外形象。

(二)节庆活动与文创产品的推动传播

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鹿寨县文化旅游节,并重点打造了香桥岩溶地质公园附近的“鹿鸣谷”景区,融合赏鹿、亲鹿与高端民宿体验。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推出了印有“福禄寿囍”字样的抱枕、餐具等。同时,连续多年举办“鹿之声”群众文艺展演、创作展示“鹿(禄)”主题迎春楹联等文化活动,使“鹿(禄)文化”逐渐渗透到公共文化生活中,培育了社会共识。

(三)发展成就对文化内涵的现实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鹿寨县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平安县、法治县、旅游百强县等称号,以及涌现出黄格胜、周民震、韦永丽等各界杰出人才——生动诠释了“敢为人先,争创第一”的鹿寨精神。这种“积极向上、富足安康、顺利遂意”的蓬勃发展态势,正是“鹿(禄)文化”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在现实层面的有力印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生命力。

三、问题与挑战:从文化资源到核心IP的转化瓶颈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鹿寨县“鹿(禄)文化”的深度开发与IP化构建仍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文化符号表层化,“禄”意融合不足

现有文化设施多聚焦“鹿”的形象展示,缺乏“禄”文化内涵的视觉转化与符号融合,难以引发深度文化共鸣。当前的文化建设多侧重于“鹿”的具象形态展示,而对“禄”文化所代表的福运、财富、成功等深层寓意挖掘与转化不足。现有地标、雕塑多为“鹿形”呈现,缺乏将“禄”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视觉转化的载体,导致文化符号流于表面,未能形成“鹿”与“禄”意涵的有机统一与深度共鸣。

(二)叙事体验碎片化,场景营造欠缺

文化载体以单体雕塑为主,缺乏沉浸式、叙事化的场景构建,未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链条。现有的文化载体多以孤立的单体雕塑或口号形式存在,缺乏系统性的场景叙事设计。游客难以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完整感知“鹿(禄)文化”的故事脉络与精神内核。从“符号拼贴”到“场景叙事”的升级是实现文化IP价值跃升的关键,目前在这方面尚有明显短板。

(三)产业融合浅层化,价值创造薄弱

“鹿(禄)文化”与产业结合多停留在符号粘贴层面,尚未形成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产品与服务体系。“鹿(禄)文化”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符号粘贴”层面,如产品印上鹿纹。尚未形成以文化价值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链条和深度体验项目。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商品、主题业态和品牌经济,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均有待拓展。

四、发展路径与战略建议:构建鹿(禄)文化IP新生态

(一)推动文化符号升级,实现从“形”到“意”的深化

1.设计核心IP形象: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兼具“仙鹿”灵性与“禄神”祥瑞气质的核心IP形象(如升级版“鹿小鸣”),使其成为“禄文化使者”。

2.打造主题地标雕塑:在行政广场、文化中心、主要景区入口等关键节点,设立融合“鹿”形与“禄”字(如鹿衔元宝、鹿角托“禄”等)的大型艺术雕塑,如“天鹿献瑞”、“禄脉长廊”等,并辅以文化解说,强化符号的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内涵。

3.升级现有设施:对飞鹿大道六鹿城雕、鹿鸣湖雕塑群等进行艺术改造,融入“禄”文化元素,提升其文化附加值

(二)构建沉浸式场景,实现从“观览”到“体验”的转变

1.活化公共空间:利用AR(增强现实)、声光電等技术,在鹿鸣湖、中渡古镇等区域打造“呦呦鹿鸣”声景装置、“仙鹿光影秀”、“百鹿踏云”灯光投影等互动体验项目,使静态景观活化。

2.打造主题街区与活动:在中渡古镇规划“禄文化”主题街区,店铺门头、地面铺装均融入禄纹元素;提升“福禄寿囍”拓印体验;在城隍庙会等节庆中,增设“鹿仙巡游”、“禄神赐福”、“鹿鸣长桌宴”等主题互动环节。

3.开发主题文旅线路:设计串联姑娘山、鹿寨山、鹿鸣谷、鹿鸣湖等与“鹿(禄)文化”密切相关景点的主题旅游线路,编撰标准解说词,讲述完整文化故事

(三)深化产业融合,实现从“粘贴”到“创造”的增值

1.文创产品体系化:围绕“高端工艺品、主题日用品、趣味文创、农特产品”四大矩阵进行开发。例如:琉璃禄尊、鹿角雕饰品、“禄禄丰收”蜜橙礼盒、鹿(禄)纹丝巾、“云养仙鹿”数字藏品、“双鹿拱禄”坭兴陶、主题茶叶等。

2.赋能全域产业: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将“鹿(禄)”元素融入企业文化与形象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引导发展“禄宿”、“鹿苑”等主题民宿与农旅项目;在本地体育赛事奖牌设计中贯穿“双鹿拱禄”理念。

3.构建品牌体系:建立“鹿寨鹿(禄)文化”区域公共品牌,对符合标准的文创产品、农特产品、旅游服务进行认证授权,提升整体价值。

(四)优化传播体系,构建“传统-数字”双循环格局

1.强化国际传播:在对外宣传中,将“福鹿”创意翻译为“Fortune Deer”,并制作《诗经·鹿鸣》等主题的英文水墨动画短片,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讲好中国吉祥文化故事。

2.创新数字营销:运用短视频平台,发起#一鹿顺风#寻找鹿寨福禄等话题挑战赛;利用AI技术生成用户专属“禄运海报”;邀请本土名人(如韦永丽)数字分身参与宣传。

3.深耕本地节庆:持续创新春节、文化旅游节等传统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确保“鹿(禄)文化”在本地民众中的活态传承与情感认同。

(五)党政引领与荣誉体系建设

1.融入宣传体系:在所有对外宣传、城市形象广告中,巧妙运用“鹿”与“禄”的谐音,推出系列宣传口号(如:“鹿”力同心,共拓富“禄”;一“鹿”腾飞,万“禄”回归等),强化“富禄之地”的认知。

2.设立荣誉体系:由县委、县政府牵头,设立高规格的“飞鹿(禄)贡献奖”,每5-10年评选一次,表彰对鹿寨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与个人,奖品为特制的仙鹿造型工艺微雕。通过表彰先进,将“鹿(禄)文化”与争先创优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结语

鹿寨县的“鹿(禄)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说,丰富于独特的地域实践,升华于时代的奋进精神。弘扬此文化,取其“安康、富足、向上、美好”之意讴歌幸福鹿寨、人文鹿寨,是面对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有效推动这一特色文化从资源形态向IP品牌形态转化的战略性需求。通过符号升级、场景构建、产业融合、传播创新与党政引领的系统化工程,完全有能力将“仙鹿故里”从地理称谓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更广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中华吉祥文化IP,让千年瑞兽承载着福禄祥瑞,助力鹿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驰骋腾飞。

                                       报告撰写:潘斌

                                       撰写单位:鹿寨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时间:2025年7月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