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平台,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发达国家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的关键载体,是其国家创新体系的“金字塔尖”。面对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我国作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技术创新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要跟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还要适应现代化科技交叉、渗透、联合和整体发展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发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截至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4个,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国家队,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量子信息作为我国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特色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已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应借鉴发达经济体国家实验室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方式和机制,推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具体建议:
1、完善实验室运行模式。鉴于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需要,应由政府主导,结合本地具有优势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及产业界,共建国家实验室,并组建政、研、学、产结合的理事会,负责国家实验室的指导、监督、评估等职能。同时,组建企业或民非组织模式的法人实体作为实验室的建设运营主体,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营和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国家实验室发展基金,在投入方式上,以机构式资助为主,辅以项目式资助。在运行机制上,国家实验室作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同时跟大学和企业保持密切和广泛协同。对已经形成一定优势,又有迫切协同创新需求的学科领域,整合全国相关高校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在前期运行经验基础上,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来牵引,形成一种“网络化”国家实验室。依托相关单位、大学或者研究所,实现人才良性流动,并依托此平台,协调高校科研院所最优势研究力量,同时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推动国家实验室与大学之间科研与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集中突破重大科研项目。大力实施协同创新,积极寻求与经济发展组织、商业协会、企业组织、大学和个人开展合作与交流,引导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2、创新优势人才任用机制。一方面选用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知名学者专家,另一方面,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实验室实行合同管理模式,对优秀人才采取合同管理制度,并在世界范围内选拔和聘任人才,重点考察其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以此为基础签订不同期限的聘用合同。其中,一般科研人员采用限期聘用制,公开招聘并签订合同,享受合同规定的工资和社会福利等,在任期如果表现突出,可以聘为长期聘用人员;高级科研人员设定任期年限制和项目合同制两种;获得终身职位后,按照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主任级别应选用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知名学者专家。鼓励研究人员在大学兼职,大学教授也可在国家实验室兼职开展研究,并组建研究团队。
3、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国家实验室建立对科技人员的评估、考核与晋升机制,由来自其他实验室、政府机构、大学及工业界的知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同行评议的专家组进行评议。建立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副教授、科研教授人员绩效奖励,晋升工资的标准主要根据发表文章、教学、课题经费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等,鼓励年轻人早出成果。建立健全科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包含理事会评价、第三方同行评价、内部学术委员会评价、课题组自我评价等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定期评价机制,以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方向、水平和质量。针对国家实验室承担的重大战略性科研任务,探索实行项目专员制管理方式,聘请知名技术和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全程独立监督和信息反馈,按期组织项目的督查工作并及时提交报告,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在规划期末,由政府部门聘请国际同行专家,对国家实验室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明确下一步工作和支持重点。
4、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国家实验室由政府的公共资金兴建,资金来源的公共性质使其有着服务全国科研工作者的义务。国家实验室有着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依照实验室自身传统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研究人员提供使用机会,使这些由公共资金支持的设备物尽其用。将部分国家实验室交给大学管理,积极在政策和制度上促成大学与实验室的全面合作。合作共建联合研究机构,使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大学之间、实验室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通过这些联合机构进行各领域合作,在人员、设施、财力各方面互相弥补,成为各领域创新成果的产地。加大大学和实验室融合,大力实施跨学科创新性研究和教学项目,通过与不同实验室、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共同合作研究,完成复杂的科学项目。建立科研人员交流机制,提供实验室之间、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大学之间合作机会,力促人才交流的广泛化、国际化。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平台,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发达国家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的关键载体,是其国家创新体系的“金字塔尖”。面对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我国作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技术创新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要跟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还要适应现代化科技交叉、渗透、联合和整体发展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发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截至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4个,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国家队,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量子信息作为我国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特色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已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应借鉴发达经济体国家实验室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方式和机制,推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具体建议:
1、完善实验室运行模式。鉴于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需要,应由政府主导,结合本地具有优势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及产业界,共建国家实验室,并组建政、研、学、产结合的理事会,负责国家实验室的指导、监督、评估等职能。同时,组建企业或民非组织模式的法人实体作为实验室的建设运营主体,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营和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国家实验室发展基金,在投入方式上,以机构式资助为主,辅以项目式资助。在运行机制上,国家实验室作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同时跟大学和企业保持密切和广泛协同。对已经形成一定优势,又有迫切协同创新需求的学科领域,整合全国相关高校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在前期运行经验基础上,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来牵引,形成一种“网络化”国家实验室。依托相关单位、大学或者研究所,实现人才良性流动,并依托此平台,协调高校科研院所最优势研究力量,同时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推动国家实验室与大学之间科研与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集中突破重大科研项目。大力实施协同创新,积极寻求与经济发展组织、商业协会、企业组织、大学和个人开展合作与交流,引导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2、创新优势人才任用机制。一方面选用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知名学者专家,另一方面,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实验室实行合同管理模式,对优秀人才采取合同管理制度,并在世界范围内选拔和聘任人才,重点考察其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以此为基础签订不同期限的聘用合同。其中,一般科研人员采用限期聘用制,公开招聘并签订合同,享受合同规定的工资和社会福利等,在任期如果表现突出,可以聘为长期聘用人员;高级科研人员设定任期年限制和项目合同制两种;获得终身职位后,按照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主任级别应选用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知名学者专家。鼓励研究人员在大学兼职,大学教授也可在国家实验室兼职开展研究,并组建研究团队。
3、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国家实验室建立对科技人员的评估、考核与晋升机制,由来自其他实验室、政府机构、大学及工业界的知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同行评议的专家组进行评议。建立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副教授、科研教授人员绩效奖励,晋升工资的标准主要根据发表文章、教学、课题经费和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等,鼓励年轻人早出成果。建立健全科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包含理事会评价、第三方同行评价、内部学术委员会评价、课题组自我评价等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定期评价机制,以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方向、水平和质量。针对国家实验室承担的重大战略性科研任务,探索实行项目专员制管理方式,聘请知名技术和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全程独立监督和信息反馈,按期组织项目的督查工作并及时提交报告,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在规划期末,由政府部门聘请国际同行专家,对国家实验室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明确下一步工作和支持重点。
4、建立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国家实验室由政府的公共资金兴建,资金来源的公共性质使其有着服务全国科研工作者的义务。国家实验室有着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依照实验室自身传统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研究人员提供使用机会,使这些由公共资金支持的设备物尽其用。将部分国家实验室交给大学管理,积极在政策和制度上促成大学与实验室的全面合作。合作共建联合研究机构,使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大学之间、实验室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通过这些联合机构进行各领域合作,在人员、设施、财力各方面互相弥补,成为各领域创新成果的产地。加大大学和实验室融合,大力实施跨学科创新性研究和教学项目,通过与不同实验室、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共同合作研究,完成复杂的科学项目。建立科研人员交流机制,提供实验室之间、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大学之间合作机会,力促人才交流的广泛化、国际化。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