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农发〔2020〕6号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鹿寨县扶贫办 鹿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6-01 10:30
来源: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 字体大小:[
  • ]

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关于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意见》(桂扶产业发〔2019〕29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扶贫办 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农发〔20207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

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鹿寨县扶贫开发      鹿寨县自然资源

                  办公室             和规划局

202061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鹿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061日印发

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关于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意见》(桂扶产业发〔2019〕29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扶贫办 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农发〔202071号)要求,根据我县产业扶贫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该预案。

   一、目标意义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主攻方向和长远之计, 在带动贫困群众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增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产业扶贫存在各种风险,做好项目建设前、中、后三个阶段风险预判,大大提升项目成功率,风险防控是确保产业扶贫效果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认真分析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项目选择风险。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对产业扶贫成败有决定性影响。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 盲目决策,对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研判不够,往往导致 项目选择不当,既劳民,也伤财,影响产业扶贫效果。

(二)自然因素风险。农业产业易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干旱、洪涝、风灾、冰雹及低温寒 (冻 )害等各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等灾害均会使产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生产经营风险。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相关种养技术掌握不够,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合作经营缺乏可持续性等,均会导致项目增收效益降低。

(四)市场波动风险。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 失衡、农产品价格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农产品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甚至农产品滞销,让贫困户遭受经济损失。

(五)资金使用风险。投入到产业扶贫项目的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资金投入不精准、不按规定使用,不

按程序拨付资金,以奖代补资金不按规定申报和验收,违规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小额扶贫信贷推行“户贷企用”项目等,均可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浪费、骗取、挪用,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生态环境风险。部分地区在产业扶贫中选择一些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项目,可能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污染,这类项目短期增加了收益,长期却影响 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积极防范和化解产业扶贫风险

(一)完善产业选择评估体系,防范项目选择风险。一是选准选好特色产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科学确定适合本地绝大多数贫困户发展的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注重长短结合,突出发展长效产业,避免成本上的短兵相接和同质竞争。二是强化项目科学论证。依据市场行情和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产业, 注意避开禁止区、保护区,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 品”。在产业扶持上重点扶持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规范产业项目库管理。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直部门预审、县审定的工作程序规范产业项目谋划、申报、入库和管理等工作,产业扶贫项目实行前期谋划、入库审批、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确保产业项目谋划精准、受益精准。

(二 )提升产业综合抗风险能力,防范自然风险。一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 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来。二是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做好气候趋势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自然灾害风险等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案。三是发展设施农业和加工基地。创造条件引导加工企业到我县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引导资金向温控大棚、喷滴灌、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倾斜,增强农业产业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 )强化产业科技支撑,防范技术风险。一是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发挥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及100余位基层农技人员力量,到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培训力度。制定产业扶贫大培训方案,设定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区、市、县级三级专家团、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力量,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大培训活动,提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用技能。三是强化到村到户帮扶指导。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贫困村每个“3+1”特色产业均设置1名以上产业发展指导员,非贫困村设置至少一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确保发展有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均能得到帮扶指导。四是培育致富带头人。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3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通过政策优惠和技术培训,激发致富带头人动力,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带头示范作用。

(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 ,防范市场风险。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开展“龙头企业+扶贫”活动,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的生产加工型以及销售型龙头企业进驻我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发展扶贫产业。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一批‘三品一标’品牌的“六个一”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一个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两个以上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三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和洽谈会,举办一场贫困村农产品展销会,开展一次县长带货等销售活动,展示展销特色优质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组织开展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小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等“九进”行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构建全方位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

(五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一是规范使用财政扶贫资金。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分配落实到具体项目,按程序拨付资金。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落实专项监督、联合监管和社会监督,确 保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带动精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规范实施以奖代补。严格按照自治区、市关于以奖代补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我县以奖代补细则,明确奖补对象、产业名称、规模及标准,严格执行申请、验收、评议、公示、县级审核、公告等程序,资金拨付由国库直达贫困户账户。

(六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防范生态风险。一是严守生态底线。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增强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各方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双赢的产业扶贫模式。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高效有机肥产业等产业循环链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是扶持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发展。将生态影响纳入产业扶贫项 目选择与绩效评价,对任何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重点支持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项目。

四、加强风险评估

(一)加强带贫主体风险评估。以县为单位建立带贫主体目录,将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带贫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要评估对象,聚焦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重点领域,系统评估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二)加强产业转型风险评估。优化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体系,为已发展的产业开展效益、带贫、生态、产销等风险评估,特别是柑橘产业,出台优惠政策调整柑橘产业结构,引导种植户向前景或市场效益更好的品种发展。针对列入禁食范围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产业,通过发展其他产业、就业、低保等途径,确保贫困户转产不减收

(三)加强产业扶贫项目风险评估。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评估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产业扶贫项目库入库管理等方面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入库产业项目采取乡县审核论证,确保扶贫产业项目规范管理、取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责任落实。坚持产业扶贫和风险防控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县级产业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的调度机制,跟踪了解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应对措施,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项目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压实责任,找准产业扶贫风险点,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产业扶贫风险防控能力。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将产业扶贫风险防范作为脱贫攻坚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龙头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培训指导,增强各类带贫主体带领贫困群众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加强对贫困群众的产业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三)及时梳理,提高风险研判和应对能力。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着眼于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进一步梳理产业扶贫风险,摸清风险底数,加强风险研判,千方百计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有效防范和应对产业扶贫风险。

(四)强化落实,加强产业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结合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产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严肃查处弄虚作假、作风漂浮、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对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中完成得好、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中工作懈怠、措施不力的,提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约谈、问责和通报。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部门信息 导航
鹿农发〔2020〕6号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鹿寨县扶贫办 鹿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6-01 10:30 来源: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关于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意见》(桂扶产业发〔2019〕29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扶贫办 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农发〔20207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

鹿寨县农业农村局      鹿寨县扶贫开发      鹿寨县自然资源

                  办公室             和规划局

202061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鹿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061日印发

鹿寨县2020年产业扶贫风险防范预案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关于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意见》(桂扶产业发〔2019〕29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扶贫办 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农发〔202071号)要求,根据我县产业扶贫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该预案。

   一、目标意义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主攻方向和长远之计, 在带动贫困群众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增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产业扶贫存在各种风险,做好项目建设前、中、后三个阶段风险预判,大大提升项目成功率,风险防控是确保产业扶贫效果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认真分析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项目选择风险。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对产业扶贫成败有决定性影响。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 盲目决策,对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研判不够,往往导致 项目选择不当,既劳民,也伤财,影响产业扶贫效果。

(二)自然因素风险。农业产业易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干旱、洪涝、风灾、冰雹及低温寒 (冻 )害等各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等灾害均会使产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生产经营风险。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相关种养技术掌握不够,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合作经营缺乏可持续性等,均会导致项目增收效益降低。

(四)市场波动风险。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 失衡、农产品价格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农产品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甚至农产品滞销,让贫困户遭受经济损失。

(五)资金使用风险。投入到产业扶贫项目的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资金投入不精准、不按规定使用,不

按程序拨付资金,以奖代补资金不按规定申报和验收,违规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小额扶贫信贷推行“户贷企用”项目等,均可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浪费、骗取、挪用,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生态环境风险。部分地区在产业扶贫中选择一些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项目,可能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污染,这类项目短期增加了收益,长期却影响 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积极防范和化解产业扶贫风险

(一)完善产业选择评估体系,防范项目选择风险。一是选准选好特色产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科学确定适合本地绝大多数贫困户发展的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注重长短结合,突出发展长效产业,避免成本上的短兵相接和同质竞争。二是强化项目科学论证。依据市场行情和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产业, 注意避开禁止区、保护区,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 品”。在产业扶持上重点扶持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规范产业项目库管理。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直部门预审、县审定的工作程序规范产业项目谋划、申报、入库和管理等工作,产业扶贫项目实行前期谋划、入库审批、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确保产业项目谋划精准、受益精准。

(二 )提升产业综合抗风险能力,防范自然风险。一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 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来。二是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做好气候趋势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服务工作,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自然灾害风险等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案。三是发展设施农业和加工基地。创造条件引导加工企业到我县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引导资金向温控大棚、喷滴灌、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倾斜,增强农业产业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 )强化产业科技支撑,防范技术风险。一是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发挥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及100余位基层农技人员力量,到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培训力度。制定产业扶贫大培训方案,设定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区、市、县级三级专家团、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力量,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大培训活动,提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用技能。三是强化到村到户帮扶指导。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贫困村每个“3+1”特色产业均设置1名以上产业发展指导员,非贫困村设置至少一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确保发展有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均能得到帮扶指导。四是培育致富带头人。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3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通过政策优惠和技术培训,激发致富带头人动力,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带头示范作用。

(四)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 ,防范市场风险。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开展“龙头企业+扶贫”活动,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的生产加工型以及销售型龙头企业进驻我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发展扶贫产业。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一批‘三品一标’品牌的“六个一”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一个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两个以上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三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和洽谈会,举办一场贫困村农产品展销会,开展一次县长带货等销售活动,展示展销特色优质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组织开展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小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等“九进”行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构建全方位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

(五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一是规范使用财政扶贫资金。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分配落实到具体项目,按程序拨付资金。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落实专项监督、联合监管和社会监督,确 保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带动精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规范实施以奖代补。严格按照自治区、市关于以奖代补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我县以奖代补细则,明确奖补对象、产业名称、规模及标准,严格执行申请、验收、评议、公示、县级审核、公告等程序,资金拨付由国库直达贫困户账户。

(六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防范生态风险。一是严守生态底线。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增强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各方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双赢的产业扶贫模式。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高效有机肥产业等产业循环链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是扶持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发展。将生态影响纳入产业扶贫项 目选择与绩效评价,对任何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重点支持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项目。

四、加强风险评估

(一)加强带贫主体风险评估。以县为单位建立带贫主体目录,将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带贫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要评估对象,聚焦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重点领域,系统评估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提供基础依据。

(二)加强产业转型风险评估。优化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体系,为已发展的产业开展效益、带贫、生态、产销等风险评估,特别是柑橘产业,出台优惠政策调整柑橘产业结构,引导种植户向前景或市场效益更好的品种发展。针对列入禁食范围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产业,通过发展其他产业、就业、低保等途径,确保贫困户转产不减收

(三)加强产业扶贫项目风险评估。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评估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产业扶贫项目库入库管理等方面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入库产业项目采取乡县审核论证,确保扶贫产业项目规范管理、取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责任落实。坚持产业扶贫和风险防控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县级产业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的调度机制,跟踪了解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应对措施,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项目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压实责任,找准产业扶贫风险点,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产业扶贫风险防控能力。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将产业扶贫风险防范作为脱贫攻坚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龙头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青年农场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培训指导,增强各类带贫主体带领贫困群众做好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加强对贫困群众的产业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三)及时梳理,提高风险研判和应对能力。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着眼于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进一步梳理产业扶贫风险,摸清风险底数,加强风险研判,千方百计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有效防范和应对产业扶贫风险。

(四)强化落实,加强产业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结合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产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严肃查处弄虚作假、作风漂浮、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对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中完成得好、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中工作懈怠、措施不力的,提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约谈、问责和通报。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