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糖价下滑至3880元/吨,吨价比今年的最高价下跌了1600元。更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新榨季的到来,糖价甚至会跌破3300元/吨的成本价。蔗糖业是柳州市重要的产业,糖价的走势牵动着众多人士的心。
在2005/06榨季,糖价从3500元/吨飚升至55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蔗农也随之受益,原料蔗联动价格提升至295元/吨的均价。榨季结束后,农民种蔗积极性高涨,全市新增种蔗面积超过10万亩,大家都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收获。但由于化肥、人工价格上涨,原料蔗的价格要维持在250元/吨以上才能维持产业的发展。
原料蔗250元/吨意味着糖价要在3900元/吨以上,这个价格能否维持到新榨季呢?
产区制糖企业与销区流通企业的博弈
今年以来,产区的“惜售”和销区的“慎买”交替出现,严重制约了产销环节的畅顺,造成销量下滑。据悉,在7月以前,广西的主要制糖企业在产量下滑的同时库存同比增加。在库存的压力下,产区加速调低价格以寻求销量的回升和价格的平稳。首先,用空间争取时间,产区大集团在价格跌破4500元/吨的关键支撑后,并没有逆势顶价,而是主动调低价格,一个月内几乎让价格自由落体式地回落到3800元/吨上方区域,用起拍价来支撑采购信心的恢复。在价格止跌企稳的背景下,广西区8月1日至17日销糖32.5万吨,按目前的销售进度计算,广西8月销量将达到59万吨,这样的市场需求,将推动价格的持续上行。云南方面,有关方面估计9月前消化完大体库存问题不大,那么10月的云南将变成销区。届时,广西将成为全国需求的集中来源,加上其8月销糖超过50万吨的巨大利好刺激,进入9月的55万吨以内的广西库存将可能炙手可热。国家暂缓8月拍卖之后,下一个既定的拍卖时间是9月12日,在没有新增调控措施前提下,即使9月拍卖继续,按照广西日销超过万吨的进度,再次拍卖时,广西将只有不到30万吨的工业库存,压力大大减小。
新糖起步价的博弈
对于新糖起步价的说法,目前市场分歧较大,主要存在于产区和销区的分歧、地方政府与中央某些部委的分歧。其中,产区对于新糖起步价的定位相对一致,主要是基于客观的工业生产成本和实际的农业增收考虑,而商业大多只是基于工商利益合理分配、行业平稳运行等考虑。近期广西召开的蔗价会议指出,250元的蔗价对应3900元的糖价成为各地比较统一的组合。目前看来,虽然联动价与业界预期相比偏高,但是基于制糖企业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考虑,这个定价水平存在普遍的可能。云南糖协有关负责人近日指出:2005/06榨季云南糖厂生产成本在3100-3500元/吨,2006/07榨季在3300-3500元/吨,国家收储应该充分考虑到糖厂生产成本情况。而根据广西主要大集团近期的调查表明,250元蔗价对应的生产成本在3300元上下,这还是成本控制较好的水平,完税之后的销售成本要达到3450-3500元左右,按照这个价格卖糖将只是保本,没有赢利。两大产地的成本基本上存在一致性,加上中糖协认为应该允许工业有300-400元左右的合理利润计算,糖价在3800元至3900元是起码的价位水平,也是新糖的合理定位所在。
而流通环节以及有关调控部门表达出的信息表明,他们认为新糖起步价应该在3500元甚至以下更低的3300元,一方面他们觉得销售成本不至于那么高,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起步阶段不应该定位过高,尤其是在新榨季产量新高预期下,工业应该适当让利销售前期库存。目前看来,双方的博弈仍将继续。产区面对蔗农“低于250元不卖甘蔗”的坚持以及涉及工业和农业的合理利益问题,将进一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
据了解,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以甘蔗生产工业酒精替代石油正成为一种新趋势。替代能源的作用为原料蔗又找到了一条新出路。据预测,广西新榨季的产量增幅在15%左右,其增产的部分完全可用于替代能源的生产。
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的分析师认为,综上所述,在新榨季里,广西蔗糖起码的价位水平将保持在3800元/吨至39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