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人吉村新貌——四排乡吉云村党支部书记闭团修带领群众致富记

发布日期:2008-11-05 00:00
来源:鹿寨县信息办
  • 字体大小:[
  • ]

  公路沿线两旁成片成片的甘蔗林在深秋的微风下泛起层层绿浪;村头村尾,崭新的一幢幢“甘蔗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其中;平坦的石碴路上时不时响起摩托车和小金牛清脆而响亮的“嘟嘟”声;该村六苏屯的谷坪上,昔日群众打牌的嘈杂声被青少年朋友打篮球的欢呼声所取代……在这里,笔者时时处处感受到吉云村如今的新人新村新气象,而提起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群众无不称赞他们的致富领路人-―书记兼村民委主任闭团修同志。

  要致富,产业调整是条路。这是闭团修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主任3年来,一直坚持的硬道理。过去的吉云村,被乡里的干部称为“边远、贫穷、落后”的所谓“里面村”的代名词。村里没有一项支柱产业,群众收入来源除了水稻,就是一些花生和玉米,村民的日子紧巴巴的。近年来,闭团修抓住吉云村山地和田地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政府和制糖企业补助机耕费并垫资购买蔗种、化肥等优惠政策,一门心思发动群众发展甘蔗生产。为了消除当地群众“有粮在缸,心中不慌”安于现状的思想,他不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带头种甘蔗,还通过召开党员骨干会和中心农户大会,群众会,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进行动员宣传,并走村入户,面对面地跟群众分析甘蔗生产的市场形势和县乡发展甘蔗生产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他还多次邀请县、乡里的技术员到村屯举办培训班,并组织群众代表到雒容参观甘蔗生产,让群众开了眼界,更增强了群众种蔗致富的信心。2005年冬至2006年春,全村种植甘蔗600亩,去年全村460 户2100 多人共发展甘蔗2500亩,2007/2008榨季进厂原料蔗9600吨,全村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增加1200元。甘蔗生产成了吉云村经济主导产业,让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该村蝴蝶屯因种蔗,家家户户有摩托车和小金牛,超过50%的农户建有甘蔗楼。目前,全村已有180幢甘蔗楼,拥有200辆摩托车,近300辆小金牛。

  靠种蔗致富的吉云村群众,同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有了新的需求,闭团修为此在树立文明乡风上也费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他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 3万元在六苏屯建起了灯光球场,并亲自组建了村篮球队,该村篮球队不仅闻名乡里,还时常活跃在邻近的金秀头排和桐木的赛场上;该村的彩调队,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曾参加县里的彩调汇演得过嘉奖,近年来,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他动员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廖富扬担任彩调队的队长,农闲时,每当华灯初上,村里的彩调队恢复了往日排练的“吹、拉、弹、唱”。今年,闭团修还跑县里,到乡里,忙着争取筹建村级图书室和文化宣传长廊。在他的积极运作下,群众对吉云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图景充满了憧憬。

  为群众办件件实事和好事,一直是闭团修最大的心愿。2002年,他多方筹集资金 8 万元,建起了两层共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让群众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2004年,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投入2万元修复六塘水库灌区渠道达600米长,解决了该村金贵、中孟和六苏3个屯共360户2000多亩水田的浇灌问题;2007年,争取资金8.6万元,组织群众协助修蔗区路共9条长18公里,解决了全村近2000蔗农榨季甘蔗运输难题;2007年,争取上级资金 7万元,修好了吉云村至那当村的村级路长5公里,解决了两村共1009户 4987多人 的行路难问题;今年,争取资金5.6万元重建水毁民房 480平方米,受益群众 7 户 36人。

  责任编辑:潘琳静 编辑:陶靓靓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鹿寨动态 导航
吉人吉村新貌——四排乡吉云村党支部书记闭团修带领群众致富记

发布时间:2008-11-05 00:00 来源:鹿寨县信息办

  公路沿线两旁成片成片的甘蔗林在深秋的微风下泛起层层绿浪;村头村尾,崭新的一幢幢“甘蔗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其中;平坦的石碴路上时不时响起摩托车和小金牛清脆而响亮的“嘟嘟”声;该村六苏屯的谷坪上,昔日群众打牌的嘈杂声被青少年朋友打篮球的欢呼声所取代……在这里,笔者时时处处感受到吉云村如今的新人新村新气象,而提起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群众无不称赞他们的致富领路人-―书记兼村民委主任闭团修同志。

  要致富,产业调整是条路。这是闭团修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主任3年来,一直坚持的硬道理。过去的吉云村,被乡里的干部称为“边远、贫穷、落后”的所谓“里面村”的代名词。村里没有一项支柱产业,群众收入来源除了水稻,就是一些花生和玉米,村民的日子紧巴巴的。近年来,闭团修抓住吉云村山地和田地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政府和制糖企业补助机耕费并垫资购买蔗种、化肥等优惠政策,一门心思发动群众发展甘蔗生产。为了消除当地群众“有粮在缸,心中不慌”安于现状的思想,他不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带头种甘蔗,还通过召开党员骨干会和中心农户大会,群众会,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进行动员宣传,并走村入户,面对面地跟群众分析甘蔗生产的市场形势和县乡发展甘蔗生产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他还多次邀请县、乡里的技术员到村屯举办培训班,并组织群众代表到雒容参观甘蔗生产,让群众开了眼界,更增强了群众种蔗致富的信心。2005年冬至2006年春,全村种植甘蔗600亩,去年全村460 户2100 多人共发展甘蔗2500亩,2007/2008榨季进厂原料蔗9600吨,全村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增加1200元。甘蔗生产成了吉云村经济主导产业,让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该村蝴蝶屯因种蔗,家家户户有摩托车和小金牛,超过50%的农户建有甘蔗楼。目前,全村已有180幢甘蔗楼,拥有200辆摩托车,近300辆小金牛。

  靠种蔗致富的吉云村群众,同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有了新的需求,闭团修为此在树立文明乡风上也费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他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资金 3万元在六苏屯建起了灯光球场,并亲自组建了村篮球队,该村篮球队不仅闻名乡里,还时常活跃在邻近的金秀头排和桐木的赛场上;该村的彩调队,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曾参加县里的彩调汇演得过嘉奖,近年来,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他动员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廖富扬担任彩调队的队长,农闲时,每当华灯初上,村里的彩调队恢复了往日排练的“吹、拉、弹、唱”。今年,闭团修还跑县里,到乡里,忙着争取筹建村级图书室和文化宣传长廊。在他的积极运作下,群众对吉云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图景充满了憧憬。

  为群众办件件实事和好事,一直是闭团修最大的心愿。2002年,他多方筹集资金 8 万元,建起了两层共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让群众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2004年,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投入2万元修复六塘水库灌区渠道达600米长,解决了该村金贵、中孟和六苏3个屯共360户2000多亩水田的浇灌问题;2007年,争取资金8.6万元,组织群众协助修蔗区路共9条长18公里,解决了全村近2000蔗农榨季甘蔗运输难题;2007年,争取上级资金 7万元,修好了吉云村至那当村的村级路长5公里,解决了两村共1009户 4987多人 的行路难问题;今年,争取资金5.6万元重建水毁民房 480平方米,受益群众 7 户 36人。

  责任编辑:潘琳静 编辑:陶靓靓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