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陆永健的时候,她手里正挑着细针,双眼不时跟着针尖在转动。随着那彩色丝线上下飞舞,轻盈婉转,一朵朵红梅渐渐跃然锦上,图案秀丽、绣工精细,让人叫绝。这些绣品正是本地罕见的苏绣。
土生土长的鹿寨姑娘如何掌握如此了得的苏绣工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绣究竟蕴含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带着种种疑问和一颗好奇心,我们与陆永健聊起了苏绣,从中领略她的“苏绣情怀”。
拜师学技艺
刚过而立之年的陆永健,一直很喜欢手工活。只要一闲空下来,不是绣鞋垫、打毛衣,就是绣十字绣。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陆永健在柳州见到了苏绣。
也许是一种缘分,自见到苏绣的那一面起,她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刺绣工艺。很快,内心的喜爱促使她不惜放下眼前的所有工作,自掏腰包登门拜师学艺。那些日子,她早出晚归,坚持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和训练,从最基础的针法学起。一个月不到,终于把这门绝活学到手,成了那个班上最早出师的学员之一。
学成回来,陆永健继续跟母亲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只要客人不多,比较闲空的时候,她都在绣架上“飞针走线”,时时操练、慢慢摸索,领悟苏绣艺术的精髓,刺绣水平也日益见长。到2010年时,她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苏绣阁,不仅自己刺绣,还开始招收学员进行教授。渐渐地,陆永健刺绣开始有了点名气。
巧手出细活
谈到苏绣,陆永健侃侃而谈:“苏绣的前期工序不是很复杂。先是制作绣花架,再采购缎料,手工缝好缎料边角以防脱线,接着就可以上架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随时确保缎料的干净清洁。”陆永健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苏绣的要领技巧,“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技巧,练多做多了,自然而然就熟能生巧了。”
在不断学习摸索中,陆永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见解。“这是远景,这是近景。先绣远景,再绣近景。”陆永健说,要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的选择尤其重要。“比如这幅图上边有个月亮,对着月亮这一面的梅花自然要比背对月亮的那一面更具色彩更鲜艳。如果色彩、明暗度处理得不好,就会使整个画面失衡,没有立体感。”陆永健还介绍,在绣制一幅苏绣之前,要根据画面内容,有自己的设想与建构,并形成一定的思维空间,然后再配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可见,做好苏绣活还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和独到的审美观。
苏绣是一种精细活,比较耗时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方能做得好。慢工出细活,这些年来陆永健利用业余时间绣出了10多幅作品,内容大多以景物、花草为主。“这幅是梅花,这是兰花,这是竹子,菊花也准备加工了。”而最耀眼醒目最令我们惊呼的是《清明上河图》。陆永健告诉我们,平时用于刺绣的一根线条有16根细丝,普通绣品一般用到8丝,而《清明上河图》却仅用4丝。精细柔和的线条,轮廓分明的人物,明暗恰当的色彩,自然柔和的过渡,北宋时期汴梁的繁荣景象得到精美展现。
陆永健介绍,《清明上河图》曾跟她“南征北战”过。起初她在鹿寨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绣着这幅图,后来因工作需要下到广东,《清明上河图》也被打包跟着陆永健“转战”到了广东。回鹿寨的时候,《清明上河图》也跟着回来。在这期间,陆永健始终坚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努力绣制。四个月后,一幅大气、绣工精细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大功告成,也成了陆永健目前最满意的苏绣作品。
事业盼壮大
精湛的手艺,给陆永健带来了不少欣慰。去年,县文化馆的有关同志找到了她,动员她去参加柳州市首届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大赛。本只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参加比赛,谁知参选的苏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编织类的一等奖。今年3月2日,在县妇联的推荐下,陆永健参加了柳州市妇女手工制作产品擂台赛暨少数民族手工技能才艺展示活动,她带过去的苏绣作品《牡丹图》也获得了奖项。
这些荣誉,更加鼓舞了陆永健钻研苏绣的信心。但目前我县苏绣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欣赏者”远远少于“有心人”。就拿陆永健的苏绣阁来说,本来她是满腔热情地想大干一番,不仅想传技授艺,还想把自己精心打造的苏绣产品推销出去。可惜围观的人远比掏口袋购买作品、学习苏绣手艺的人多。“学这门需要花精力花时间,许多人坚持不下来,所以中途就放弃了。”后来,陆永健的苏绣阁最终搬至母亲打理的一家理发店内,但陆永健的喜好并不因此而改变。上班之余,她继续摊开底料,一针一线绣上自己的手艺绝活。“这总比打麻将强点吧?”陆永健调侃道。
问及往后的打算时,陆永健告诉我们,按照现在的市场看来,专门做苏绣只是一种打算,但要靠这个来维持生活,的确有一定难度。她表示,如果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她将把苏绣发展为自己的一项事业,继续发展壮大。
图为陆永健正认真绣制苏绣。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见到陆永健的时候,她手里正挑着细针,双眼不时跟着针尖在转动。随着那彩色丝线上下飞舞,轻盈婉转,一朵朵红梅渐渐跃然锦上,图案秀丽、绣工精细,让人叫绝。这些绣品正是本地罕见的苏绣。
土生土长的鹿寨姑娘如何掌握如此了得的苏绣工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绣究竟蕴含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带着种种疑问和一颗好奇心,我们与陆永健聊起了苏绣,从中领略她的“苏绣情怀”。
拜师学技艺
刚过而立之年的陆永健,一直很喜欢手工活。只要一闲空下来,不是绣鞋垫、打毛衣,就是绣十字绣。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陆永健在柳州见到了苏绣。
也许是一种缘分,自见到苏绣的那一面起,她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刺绣工艺。很快,内心的喜爱促使她不惜放下眼前的所有工作,自掏腰包登门拜师学艺。那些日子,她早出晚归,坚持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和训练,从最基础的针法学起。一个月不到,终于把这门绝活学到手,成了那个班上最早出师的学员之一。
学成回来,陆永健继续跟母亲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只要客人不多,比较闲空的时候,她都在绣架上“飞针走线”,时时操练、慢慢摸索,领悟苏绣艺术的精髓,刺绣水平也日益见长。到2010年时,她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苏绣阁,不仅自己刺绣,还开始招收学员进行教授。渐渐地,陆永健刺绣开始有了点名气。
巧手出细活
谈到苏绣,陆永健侃侃而谈:“苏绣的前期工序不是很复杂。先是制作绣花架,再采购缎料,手工缝好缎料边角以防脱线,接着就可以上架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随时确保缎料的干净清洁。”陆永健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苏绣的要领技巧,“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技巧,练多做多了,自然而然就熟能生巧了。”
在不断学习摸索中,陆永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见解。“这是远景,这是近景。先绣远景,再绣近景。”陆永健说,要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的选择尤其重要。“比如这幅图上边有个月亮,对着月亮这一面的梅花自然要比背对月亮的那一面更具色彩更鲜艳。如果色彩、明暗度处理得不好,就会使整个画面失衡,没有立体感。”陆永健还介绍,在绣制一幅苏绣之前,要根据画面内容,有自己的设想与建构,并形成一定的思维空间,然后再配合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可见,做好苏绣活还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和独到的审美观。
苏绣是一种精细活,比较耗时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方能做得好。慢工出细活,这些年来陆永健利用业余时间绣出了10多幅作品,内容大多以景物、花草为主。“这幅是梅花,这是兰花,这是竹子,菊花也准备加工了。”而最耀眼醒目最令我们惊呼的是《清明上河图》。陆永健告诉我们,平时用于刺绣的一根线条有16根细丝,普通绣品一般用到8丝,而《清明上河图》却仅用4丝。精细柔和的线条,轮廓分明的人物,明暗恰当的色彩,自然柔和的过渡,北宋时期汴梁的繁荣景象得到精美展现。
陆永健介绍,《清明上河图》曾跟她“南征北战”过。起初她在鹿寨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绣着这幅图,后来因工作需要下到广东,《清明上河图》也被打包跟着陆永健“转战”到了广东。回鹿寨的时候,《清明上河图》也跟着回来。在这期间,陆永健始终坚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努力绣制。四个月后,一幅大气、绣工精细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大功告成,也成了陆永健目前最满意的苏绣作品。
事业盼壮大
精湛的手艺,给陆永健带来了不少欣慰。去年,县文化馆的有关同志找到了她,动员她去参加柳州市首届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大赛。本只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参加比赛,谁知参选的苏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编织类的一等奖。今年3月2日,在县妇联的推荐下,陆永健参加了柳州市妇女手工制作产品擂台赛暨少数民族手工技能才艺展示活动,她带过去的苏绣作品《牡丹图》也获得了奖项。
这些荣誉,更加鼓舞了陆永健钻研苏绣的信心。但目前我县苏绣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欣赏者”远远少于“有心人”。就拿陆永健的苏绣阁来说,本来她是满腔热情地想大干一番,不仅想传技授艺,还想把自己精心打造的苏绣产品推销出去。可惜围观的人远比掏口袋购买作品、学习苏绣手艺的人多。“学这门需要花精力花时间,许多人坚持不下来,所以中途就放弃了。”后来,陆永健的苏绣阁最终搬至母亲打理的一家理发店内,但陆永健的喜好并不因此而改变。上班之余,她继续摊开底料,一针一线绣上自己的手艺绝活。“这总比打麻将强点吧?”陆永健调侃道。
问及往后的打算时,陆永健告诉我们,按照现在的市场看来,专门做苏绣只是一种打算,但要靠这个来维持生活,的确有一定难度。她表示,如果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她将把苏绣发展为自己的一项事业,继续发展壮大。
图为陆永健正认真绣制苏绣。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