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蛋糕大片切给失地农民

发布日期:2013-07-31 10:16
来源:鹿寨县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 字体大小:[
  • ]

“鹿寨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是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农民扔掉锄头变成上班族,端上更大的饭碗,吃得更饱、吃得更好;如果所有的项目都能开工建设,鹿寨就能有更多资金来改善民生,解决因为不发展和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问题,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县委书记梁日春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鹿寨的发展理念。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发展理念,我县在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广大失地农民谋出路,让他们与所有人一样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政企合力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扔掉锄头变“领族”

为了让习惯于自由耕种的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能够更好地生活,我县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广拓就业渠道,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从财政划拨资金扶持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对创办微型企业的每个微企给予3万元补助,还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广泛搜集并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加强对不同年阶段和文化层次的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非农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更好地进行就业创业。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失地农民积极地投入到就业创业中,变身为企事业单位里保洁员、企业员工,甚至还有人做起了生意成为了老板,他们分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真正地从“农民”转换为“市民”。 7月24日,在鹿寨镇新胜村冲口屯境内的免烧砖厂一派忙碌,廖荣飞正在用打砖机打砖坯。廖荣飞是鹿寨镇新胜村的失地农民,2012年参加县人社部门在新胜村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在免烧砖厂谋得了一份打砖坯的师傅活,现在月薪有2000元,年终还有几千元的奖金。廖荣飞说,失地不可怕,但必须要有一技之长,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每月收入比种田种地高。 7月26日,在县城开艾莱衣服装店老板莫丽华说:“失地后,政府扶持我们创办微型企业,妇联还给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现在我们生意做得不错。”莫丽华是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的失地农民,早些年,新胜屯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全屯群众的房屋整体搬迁新建。莫丽华未因失地气馁,而是将征地补偿款用来创业,先是干起了个体户,去年10月在政府补贴3万元的扶持下,办起了微型企业,不但自己做老板,还帮助10个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在全县,像廖荣飞、莫丽华一样,由于失地而改变了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针对很多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业创业困难的状况,我县制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根据市场上人才需求的动态,不定期开办包括汽车修理、维修电工、焊工、叉车司机、家政服务、育婴员、保育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种养技术在内的各种免费培训班,争取让所有失地农民都有一技之长,同时主动联系企业,帮助培训后的失地农民就业,争取让每名失地农民都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据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县人社部门投入800多万元举办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班,仅2011年至今年7月先后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8090人,为601名失地农民进行创业培训,组织221家单位先后举办10场招聘会,提供用工岗位10032个,如今有1441个失地农民在经济开发区内企业里上班,使他们变身“白领”、“蓝领”,成为城市“领族”。

财政补贴失地农民买社保,失地老人从“零收入”变“月薪族”

今年6月刚满60周岁的鹿寨镇俄洲村失地农民葵日保激动地说:“以前总是想,做农民没有了土地,就难以生存。但在土地被国家建设征用后,政府给予了征地补偿,还补贴帮我买了养老保险,从7月份起,我每月领取了1343元的养老金,享受到了城里退休工人的待遇。” 县人社局局长刘世平说,葵日保家的土地于2009年7月被征用,按照县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其购买社保符合补贴时段为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县财政按实际缴费总额给予30%的补贴,这样,葵日保就一次性缴36841.4元的社保费,而县财政补贴帮缴11052.42元。 据了解,根据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我县自2009年6月起,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可一次性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2011年10月起,按柳州市相关文件精神,县财政对被征地农民实际缴费总额的30%给予补贴。已参加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即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享受退休待遇领取保险金。目前,全县已有1300多名失地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家住鹿寨镇思义村的失地农民陶引凤快人快语:“土地被征用后,政府给了一笔补偿款,还给我发放了每月80元的新农保养老金,有了新农保,少了后顾之忧,真是幸福啊,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太关怀了。” 我县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于2011年1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发动年满16周岁至未60周岁的农村居民购买新农保,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待遇。在失地农民购买新农保上,集体资金实力雄厚的村委会出资帮失地农民缴费。鹿寨镇思义村从2011年至今共拿出43.94万元,帮助全村符合条件的群众购买新农保。像思义村委会由村集体帮助村民购买新农保一样,还有交通村委会、俄洲村的3个村民小组和新胜村黄斑屯。目前全县失地农民只要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都能领上80元的养老金。妥善解决了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到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创新“50元住院包干补偿”模式,让失地农民看得了病治得好病

近期,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农民唐善的脸色看起来好多了。这位76岁的失地农民近期患喘病(痰热蕴肺),在鹿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用2979.11元,新农合补偿1852.08元。他激动地说,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术费报销了一大半。谢谢党的好政策,我们没有因为失去土地而失去医疗保障。对于新农合,他的评价就是两个字“真好!” 同是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的失地农民陈显文,因患支气管炎到鹿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享受到“50元全院包干补偿”模式的红利,住院产生医疗费用557.17元,自己仅出50元就能住院治好病。他说:“新农合实行的‘50元住院包干补偿’模式,让失地农民住得起医院,这个做法实在好。” 据了解,2012年10月,我县率先在全区创新开展“50元住院包干补偿”和“双向转诊提高补偿比率”两个模式试点工作,即在本县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参合群众只需交纳50元,其住院治疗的费用由乡镇卫生院包干;从本县乡镇卫生院转诊到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提高十个百分点,这两项政策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已为农民减负730多万元。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引导农民有病早就医,及时就医,防止疾病发展而造成酿成大病的局面;又能引导农民患普通疾病、常见疾病到基层医院治疗,医疗费用低廉。在降低医疗费和提高补偿比的同时,减少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双赢的目的。目前,我县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新农合正为更多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如今在鹿寨,群众有病要看医生,大中型医院不一定是首选。群众认为,只要能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就近在村卫生室治也一样。近几年来,我县为了让群众小病小痛不出村得治,把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列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将医疗服务建设的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向广大农村。目前,全县已建成10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民看病难问题。许多农民开玩笑说:“现在有个头疼脑热不出村就能看医生了,和城里人一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许多农村家庭生活贫困的根源。我县从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出发,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资建设力度,构建起农村“医疗服务圈”。同时,不断创新观念,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医疗保障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具有独创性、前瞻性。(记者杨继强

图为廖荣飞正在操作控制系统打砖。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鹿寨动态 导航
发展蛋糕大片切给失地农民

发布时间:2013-07-31 10:16 来源:鹿寨县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鹿寨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是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农民扔掉锄头变成上班族,端上更大的饭碗,吃得更饱、吃得更好;如果所有的项目都能开工建设,鹿寨就能有更多资金来改善民生,解决因为不发展和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问题,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县委书记梁日春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鹿寨的发展理念。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发展理念,我县在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广大失地农民谋出路,让他们与所有人一样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政企合力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民扔掉锄头变“领族”

为了让习惯于自由耕种的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能够更好地生活,我县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广拓就业渠道,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从财政划拨资金扶持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对创办微型企业的每个微企给予3万元补助,还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广泛搜集并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加强对不同年阶段和文化层次的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非农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更好地进行就业创业。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失地农民积极地投入到就业创业中,变身为企事业单位里保洁员、企业员工,甚至还有人做起了生意成为了老板,他们分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真正地从“农民”转换为“市民”。 7月24日,在鹿寨镇新胜村冲口屯境内的免烧砖厂一派忙碌,廖荣飞正在用打砖机打砖坯。廖荣飞是鹿寨镇新胜村的失地农民,2012年参加县人社部门在新胜村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在免烧砖厂谋得了一份打砖坯的师傅活,现在月薪有2000元,年终还有几千元的奖金。廖荣飞说,失地不可怕,但必须要有一技之长,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每月收入比种田种地高。 7月26日,在县城开艾莱衣服装店老板莫丽华说:“失地后,政府扶持我们创办微型企业,妇联还给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现在我们生意做得不错。”莫丽华是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的失地农民,早些年,新胜屯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全屯群众的房屋整体搬迁新建。莫丽华未因失地气馁,而是将征地补偿款用来创业,先是干起了个体户,去年10月在政府补贴3万元的扶持下,办起了微型企业,不但自己做老板,还帮助10个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在全县,像廖荣飞、莫丽华一样,由于失地而改变了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针对很多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业创业困难的状况,我县制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根据市场上人才需求的动态,不定期开办包括汽车修理、维修电工、焊工、叉车司机、家政服务、育婴员、保育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种养技术在内的各种免费培训班,争取让所有失地农民都有一技之长,同时主动联系企业,帮助培训后的失地农民就业,争取让每名失地农民都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据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县人社部门投入800多万元举办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班,仅2011年至今年7月先后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8090人,为601名失地农民进行创业培训,组织221家单位先后举办10场招聘会,提供用工岗位10032个,如今有1441个失地农民在经济开发区内企业里上班,使他们变身“白领”、“蓝领”,成为城市“领族”。

财政补贴失地农民买社保,失地老人从“零收入”变“月薪族”

今年6月刚满60周岁的鹿寨镇俄洲村失地农民葵日保激动地说:“以前总是想,做农民没有了土地,就难以生存。但在土地被国家建设征用后,政府给予了征地补偿,还补贴帮我买了养老保险,从7月份起,我每月领取了1343元的养老金,享受到了城里退休工人的待遇。” 县人社局局长刘世平说,葵日保家的土地于2009年7月被征用,按照县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其购买社保符合补贴时段为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县财政按实际缴费总额给予30%的补贴,这样,葵日保就一次性缴36841.4元的社保费,而县财政补贴帮缴11052.42元。 据了解,根据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我县自2009年6月起,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可一次性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2011年10月起,按柳州市相关文件精神,县财政对被征地农民实际缴费总额的30%给予补贴。已参加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即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享受退休待遇领取保险金。目前,全县已有1300多名失地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家住鹿寨镇思义村的失地农民陶引凤快人快语:“土地被征用后,政府给了一笔补偿款,还给我发放了每月80元的新农保养老金,有了新农保,少了后顾之忧,真是幸福啊,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太关怀了。” 我县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于2011年1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发动年满16周岁至未60周岁的农村居民购买新农保,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待遇。在失地农民购买新农保上,集体资金实力雄厚的村委会出资帮失地农民缴费。鹿寨镇思义村从2011年至今共拿出43.94万元,帮助全村符合条件的群众购买新农保。像思义村委会由村集体帮助村民购买新农保一样,还有交通村委会、俄洲村的3个村民小组和新胜村黄斑屯。目前全县失地农民只要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都能领上80元的养老金。妥善解决了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到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创新“50元住院包干补偿”模式,让失地农民看得了病治得好病

近期,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农民唐善的脸色看起来好多了。这位76岁的失地农民近期患喘病(痰热蕴肺),在鹿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用2979.11元,新农合补偿1852.08元。他激动地说,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术费报销了一大半。谢谢党的好政策,我们没有因为失去土地而失去医疗保障。对于新农合,他的评价就是两个字“真好!” 同是鹿寨镇新胜村新胜屯的失地农民陈显文,因患支气管炎到鹿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享受到“50元全院包干补偿”模式的红利,住院产生医疗费用557.17元,自己仅出50元就能住院治好病。他说:“新农合实行的‘50元住院包干补偿’模式,让失地农民住得起医院,这个做法实在好。” 据了解,2012年10月,我县率先在全区创新开展“50元住院包干补偿”和“双向转诊提高补偿比率”两个模式试点工作,即在本县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参合群众只需交纳50元,其住院治疗的费用由乡镇卫生院包干;从本县乡镇卫生院转诊到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提高十个百分点,这两项政策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已为农民减负730多万元。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引导农民有病早就医,及时就医,防止疾病发展而造成酿成大病的局面;又能引导农民患普通疾病、常见疾病到基层医院治疗,医疗费用低廉。在降低医疗费和提高补偿比的同时,减少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双赢的目的。目前,我县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新农合正为更多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如今在鹿寨,群众有病要看医生,大中型医院不一定是首选。群众认为,只要能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就近在村卫生室治也一样。近几年来,我县为了让群众小病小痛不出村得治,把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列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将医疗服务建设的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向广大农村。目前,全县已建成10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民看病难问题。许多农民开玩笑说:“现在有个头疼脑热不出村就能看医生了,和城里人一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许多农村家庭生活贫困的根源。我县从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出发,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资建设力度,构建起农村“医疗服务圈”。同时,不断创新观念,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医疗保障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具有独创性、前瞻性。(记者杨继强

图为廖荣飞正在操作控制系统打砖。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