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23:06CCTV-10《中国影像方志》鹿寨篇 与你相约

发布日期:2020-06-15 15:58
来源:鹿寨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大小:[
  • ]

   CCTV-10

  2020.6.14 23:0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广西卷 鹿寨篇

 

  绵延百里的洛清江,缓缓流淌千年,它是鹿寨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悄无声息地雕琢出奇秀挺拔的山峦峰岭、静谧深幽的溶洞暗河,也镌刻下这片岭南腹地的真实记忆。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地名志》记载,鹿寨山六峰耸峙,形似鹿角,如一道军事屏障,守卫着一方平安。

 

  

  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 年),“牛摆堡”更名为“鹿寨堡县”, 鹿寨的名称由此得来。

  

  1951年,榴江、中渡、雒容三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 

  

  平山山歌 即兴演唱

  鹿寨县北部的平山镇地处“桂北四十八弄”,在当地,山与山之间的平地被称为“弄”。依山而居,傍水而栖的鹿寨人笃信山水可以传情,平山山歌由此诞生。它也是鹿寨人世代相传的乡音与乡情。

  

  平山山歌,是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民歌山歌,俗称“公母腔”,即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唱,起到和声的作用。

 

  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平山山歌讲究依曲编词,即兴而歌。对歌时,要做到随问随答,出口成歌。这也是考验一个山歌手水平高低的标准。

 

  

  独特的唱腔令平山山歌在广西山歌中可谓“一枝独秀”。2007年,平山山歌作为柳州山歌的组成部分,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鹿寨彩调 活泼欢快

  “人生在世几多愁,看场调子万事休”。在鹿寨,有一种民间艺术可谓老少皆宜。它的唱腔活泼欢快,表演诙谐幽默,充实着一代又一代鹿寨人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它就是被誉为“快乐剧种”的鹿寨彩调。

   

  彩调,是清代中叶,湖南花鼓戏传入桂北后,衍化形成的地方剧种。作为桂北彩调的重要一支,鹿寨彩调深深扎根乡土民间,将市井草根的嬉笑怒骂搬上舞台,演农家事,唱农家情,深受城乡百姓的欢迎。

  

  民间有“无丑不成调、无技不成丑”之说,彩调之所以被称为“欢乐的剧种”,和丑角、丑旦诙谐风趣的表演密不可分。

 

  

  2016年,鹿寨彩调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草根艺术回归乡土,让更多民间艺人,扛起“活态文化”传承的大旗,是鹿寨人选择的彩调传承之路。

   

  梁家拳博采众长

  梁家拳据传是由清同治年间的武术名家梁绍庄,创立的有着多种拳法和器械套路的武术拳种。后传至鹿寨江口,博采众家之长,日臻完善,形成了梁家拳的重要一支——江口梁家拳,并以江口为中心,辐射柳州、来宾一带。

 

 

  

  梁家拳主张稳扎稳打,少有高难动作。在20 世纪80年代进行的广西武术挖掘整理普查工作中,梁家拳被编入《广西拳械录》。1990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大辞典》中梁家拳也榜上有名。

  

  黄浩铭是江口梁家拳的传承人。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推动下,黄浩铭还多次被邀请走进体校,口传亲授,推广梁家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感受梁家拳的独特魅力。 

  

  2018年,鹿寨江口梁家拳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曾经兴盛一时的地方拳种,正逐渐焕发生机。

   

  和家宴寓意合美

  千百年来,鹿寨人守望相助,形成了“和亲、和友、和邻”的和居文化。而最能体现这个“和”字的,是一个沿袭了近600年的古镇民俗——“中渡和家宴”。

 

  

  明清时期,依傍发达的洛江水运,中渡成为上通湘漓,下达梧粤的经济重镇。为答谢乡里,联络乡谊,民间商会选择在中渡每年一度的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庙会这天,召集本街“合得来”的邻里朋友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称“吃和饭”。

     

  每逢庙会和重要的传统节日,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和家宴,人们在古镇的东、南、西、北四条街上架起餐桌,宛若长龙。

  

  “岁岁平安”是和家宴的“四大名菜”之一。这道菜选用莲藕、香芋、干笋、木耳等十几种本地食材,和上选的优质农家猪肉,剁碎混炒。

   

  事实上,和家宴上的每一道菜都别具深意:歌颂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肚肺汤”;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大杂烩”;寓意团团圆圆、生活美满的酸甜肉圆。

   

 

  “鹿寨蜜橙”开启甜蜜的事业

  2014年以前,石路村的种植业面临着“老龄化”。为了使种植业“年轻化”,在考察对比了众多种植品种后,石路村选择了当年鹿寨县自主培育的柑橘新品种——“鹿寨蜜橙”,作为开展果园种植的理想品种。

    

  石路村人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最诚挚的回报。普通橙子甜度大约在8到13度,而“鹿寨蜜橙”平均甜度在15度左右,最高品质可达18度!

     

 

  石路村蜜橙种植面积迅速从2014年的0.3平方千米扩大到如今的3平方千米,所建蜜橙种植基地成为鹿寨县最大的蜜橙种植基地。在石路村成功经验的鼓舞下,鹿寨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昔日掩藏在山水间的秀美村镇,如今正向世人展示她的美丽和自信。(央视科教)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鹿寨动态 导航
6月14日晚23:06CCTV-10《中国影像方志》鹿寨篇 与你相约

发布时间:2020-06-15 15:58 来源:鹿寨县融媒体中心

   CCTV-10

  2020.6.14 23:0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广西卷 鹿寨篇

 

  绵延百里的洛清江,缓缓流淌千年,它是鹿寨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悄无声息地雕琢出奇秀挺拔的山峦峰岭、静谧深幽的溶洞暗河,也镌刻下这片岭南腹地的真实记忆。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地名志》记载,鹿寨山六峰耸峙,形似鹿角,如一道军事屏障,守卫着一方平安。

 

  

  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 年),“牛摆堡”更名为“鹿寨堡县”, 鹿寨的名称由此得来。

  

  1951年,榴江、中渡、雒容三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 

  

  平山山歌 即兴演唱

  鹿寨县北部的平山镇地处“桂北四十八弄”,在当地,山与山之间的平地被称为“弄”。依山而居,傍水而栖的鹿寨人笃信山水可以传情,平山山歌由此诞生。它也是鹿寨人世代相传的乡音与乡情。

  

  平山山歌,是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民歌山歌,俗称“公母腔”,即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唱,起到和声的作用。

 

  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平山山歌讲究依曲编词,即兴而歌。对歌时,要做到随问随答,出口成歌。这也是考验一个山歌手水平高低的标准。

 

  

  独特的唱腔令平山山歌在广西山歌中可谓“一枝独秀”。2007年,平山山歌作为柳州山歌的组成部分,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鹿寨彩调 活泼欢快

  “人生在世几多愁,看场调子万事休”。在鹿寨,有一种民间艺术可谓老少皆宜。它的唱腔活泼欢快,表演诙谐幽默,充实着一代又一代鹿寨人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它就是被誉为“快乐剧种”的鹿寨彩调。

   

  彩调,是清代中叶,湖南花鼓戏传入桂北后,衍化形成的地方剧种。作为桂北彩调的重要一支,鹿寨彩调深深扎根乡土民间,将市井草根的嬉笑怒骂搬上舞台,演农家事,唱农家情,深受城乡百姓的欢迎。

  

  民间有“无丑不成调、无技不成丑”之说,彩调之所以被称为“欢乐的剧种”,和丑角、丑旦诙谐风趣的表演密不可分。

 

  

  2016年,鹿寨彩调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草根艺术回归乡土,让更多民间艺人,扛起“活态文化”传承的大旗,是鹿寨人选择的彩调传承之路。

   

  梁家拳博采众长

  梁家拳据传是由清同治年间的武术名家梁绍庄,创立的有着多种拳法和器械套路的武术拳种。后传至鹿寨江口,博采众家之长,日臻完善,形成了梁家拳的重要一支——江口梁家拳,并以江口为中心,辐射柳州、来宾一带。

 

 

  

  梁家拳主张稳扎稳打,少有高难动作。在20 世纪80年代进行的广西武术挖掘整理普查工作中,梁家拳被编入《广西拳械录》。1990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大辞典》中梁家拳也榜上有名。

  

  黄浩铭是江口梁家拳的传承人。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推动下,黄浩铭还多次被邀请走进体校,口传亲授,推广梁家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感受梁家拳的独特魅力。 

  

  2018年,鹿寨江口梁家拳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曾经兴盛一时的地方拳种,正逐渐焕发生机。

   

  和家宴寓意合美

  千百年来,鹿寨人守望相助,形成了“和亲、和友、和邻”的和居文化。而最能体现这个“和”字的,是一个沿袭了近600年的古镇民俗——“中渡和家宴”。

 

  

  明清时期,依傍发达的洛江水运,中渡成为上通湘漓,下达梧粤的经济重镇。为答谢乡里,联络乡谊,民间商会选择在中渡每年一度的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庙会这天,召集本街“合得来”的邻里朋友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称“吃和饭”。

     

  每逢庙会和重要的传统节日,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和家宴,人们在古镇的东、南、西、北四条街上架起餐桌,宛若长龙。

  

  “岁岁平安”是和家宴的“四大名菜”之一。这道菜选用莲藕、香芋、干笋、木耳等十几种本地食材,和上选的优质农家猪肉,剁碎混炒。

   

  事实上,和家宴上的每一道菜都别具深意:歌颂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肚肺汤”;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大杂烩”;寓意团团圆圆、生活美满的酸甜肉圆。

   

 

  “鹿寨蜜橙”开启甜蜜的事业

  2014年以前,石路村的种植业面临着“老龄化”。为了使种植业“年轻化”,在考察对比了众多种植品种后,石路村选择了当年鹿寨县自主培育的柑橘新品种——“鹿寨蜜橙”,作为开展果园种植的理想品种。

    

  石路村人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最诚挚的回报。普通橙子甜度大约在8到13度,而“鹿寨蜜橙”平均甜度在15度左右,最高品质可达18度!

     

 

  石路村蜜橙种植面积迅速从2014年的0.3平方千米扩大到如今的3平方千米,所建蜜橙种植基地成为鹿寨县最大的蜜橙种植基地。在石路村成功经验的鼓舞下,鹿寨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昔日掩藏在山水间的秀美村镇,如今正向世人展示她的美丽和自信。(央视科教)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