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暑气蒸腾的鹿寨县寨沙镇拉沟乡木龙村,层叠的山林像沉默的守护者环抱着村落。在村民张高强家中堂屋的茶桌上,一个巴掌大的铝盒泛着哑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却藏着一段与美国飞虎队有关的尘封往事。
▲张高强展示铝盒
“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他生前宝贝得很,一直锁在抽屉里。”张高强捧着铝盒,指尖轻轻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表面。铝盒呈长方形,长10.7厘米,高8.3厘米,盒身边缘的棱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那是八十载光阴留下的独特印记。凑近细看,铝皮表层的氧化膜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白色,轻抚时能感受到金属特有的凉滑质感,同时又带着几分粗糙的颗粒感,那是长期被手掌摩挲和空气侵蚀的痕迹。
盒身四周刻有数字代码,如“41-7329”等已不太清晰。有一侧下方有个类似接线口似的圆孔,能清晰看到一圈细密的螺纹。“原来那里有一段连接线,后来不小心弄掉了。”张高强说。
盒盖与盒身之间的合页处,虽有磨损却依旧牢固,开合时会发出“咔哒”一声轻响。打开盒盖,内部是一层暗灰色的氧化层,与外部的哑光质感不同,这里更显沉静,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守护着内里的秘密。
关于这个铝盒的身世,有研究者推测,从样式看,可能是飞虎队飞机上电台设备相关的电池盒或信号装置存储盒。至于盒身的数字代码,可能是生产编号或设备型号,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进一步考证。
“这个铝盒是1944年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张高强说,他听父辈们讲,那年秋天有一架飞虎队的飞机坠落在村子旁的山沟里,村民们看到山坳里升起一股黑烟。消息像长了翅膀般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赶到坠机地点,在附近发现了11名跳伞生还的飞虎队飞行员。村民们立即对他们进行救助,并护送他们到安全地点。不少散落的飞机碎片则被村民捡拾带回家,各有妙用。“有人用弧形的铝片制作成提桶,有人则把飞机轮胎上的橡胶剥下来,用锥子穿孔后缝成耐用的蓑衣,或是做成耐磨的背包,在赶集时能装下10多斤红薯。”
而这个铝盒,最初并不受村民待见。“大家觉得它太小了,又硬邦邦的,装不了谷物也盛不了水,捡起来又随手丢了。”张高强说,他父亲却被盒子精巧的外观所吸引,便悄悄捡了回来,后来还拿来装地契,从不轻易示人。
如今,铝盒里装着的是一张1953年由鹿寨县民政局发的地契,纸张早已泛黄发脆,边缘处布满虫蛀的小孔,上面油印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这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十分有纪念意义。”张高强说,“我要把它当成传家宝。”
(全媒体记者陈跃文、赵伟翔、罗妙、韦苏玲)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8月13日,暑气蒸腾的鹿寨县寨沙镇拉沟乡木龙村,层叠的山林像沉默的守护者环抱着村落。在村民张高强家中堂屋的茶桌上,一个巴掌大的铝盒泛着哑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却藏着一段与美国飞虎队有关的尘封往事。
▲张高强展示铝盒
“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他生前宝贝得很,一直锁在抽屉里。”张高强捧着铝盒,指尖轻轻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表面。铝盒呈长方形,长10.7厘米,高8.3厘米,盒身边缘的棱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那是八十载光阴留下的独特印记。凑近细看,铝皮表层的氧化膜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白色,轻抚时能感受到金属特有的凉滑质感,同时又带着几分粗糙的颗粒感,那是长期被手掌摩挲和空气侵蚀的痕迹。
盒身四周刻有数字代码,如“41-7329”等已不太清晰。有一侧下方有个类似接线口似的圆孔,能清晰看到一圈细密的螺纹。“原来那里有一段连接线,后来不小心弄掉了。”张高强说。
盒盖与盒身之间的合页处,虽有磨损却依旧牢固,开合时会发出“咔哒”一声轻响。打开盒盖,内部是一层暗灰色的氧化层,与外部的哑光质感不同,这里更显沉静,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守护着内里的秘密。
关于这个铝盒的身世,有研究者推测,从样式看,可能是飞虎队飞机上电台设备相关的电池盒或信号装置存储盒。至于盒身的数字代码,可能是生产编号或设备型号,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进一步考证。
“这个铝盒是1944年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张高强说,他听父辈们讲,那年秋天有一架飞虎队的飞机坠落在村子旁的山沟里,村民们看到山坳里升起一股黑烟。消息像长了翅膀般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赶到坠机地点,在附近发现了11名跳伞生还的飞虎队飞行员。村民们立即对他们进行救助,并护送他们到安全地点。不少散落的飞机碎片则被村民捡拾带回家,各有妙用。“有人用弧形的铝片制作成提桶,有人则把飞机轮胎上的橡胶剥下来,用锥子穿孔后缝成耐用的蓑衣,或是做成耐磨的背包,在赶集时能装下10多斤红薯。”
而这个铝盒,最初并不受村民待见。“大家觉得它太小了,又硬邦邦的,装不了谷物也盛不了水,捡起来又随手丢了。”张高强说,他父亲却被盒子精巧的外观所吸引,便悄悄捡了回来,后来还拿来装地契,从不轻易示人。
如今,铝盒里装着的是一张1953年由鹿寨县民政局发的地契,纸张早已泛黄发脆,边缘处布满虫蛀的小孔,上面油印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这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十分有纪念意义。”张高强说,“我要把它当成传家宝。”
(全媒体记者陈跃文、赵伟翔、罗妙、韦苏玲)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