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鹿寨县江口乡始终锚定“产业富乡、人才先行”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通过“引能人、育新人、留强人”三维发力,推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成功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深度转变。
建强“头雁矩阵”,厚植产业发展“内驱力”——让人才领着干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江口乡深谙“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发展之道,将本土人才培育作为产业振兴的核心抓手,精准筛选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如引导苏丕福、叶朝军、陈品秋、陈栋然等人,由他们牵头成立军创养殖、福万家种养、宜乐源种养等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推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
如今的江口乡,“人才领着干、产业跟着旺、群众跟着富”的画卷徐徐展开:2025年全乡产业覆盖率达91.96%,截至8月底,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99.67万元,昔日零散的产业地块,已蜕变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田”。丹竹冲口屯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的辣椒种植“带头人”张桂花感慨地说:“上半年种辣椒,下半年种玉米、红薯,别看一家只有两三亩地,每年能带来五六万元收入,这都是跟着能人干出来的好光景!”
夯实“育才沃土”,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让人才会干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口乡坚持“按需育才、精准赋能”,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搭建育才平台,让乡土人才从“懂经验”向“懂技术”升级。一方面,推行“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引育模式,在全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54人,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超市,组建农业实用技术、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3支专项人才服务队;另一方面,通过“田间课堂+点对点指导”的方式,一年来开展精准服务187次,组织蔬菜、鹰嘴桃种植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8批次,覆盖960余人次,同时选派党组织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参加各级培训28人次,持续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养。
“以前种鹰嘴桃不懂梳果,挂果虽多却个头小、没卖相,听了专家培训才摸清门道。这两年果子又大又好,每亩能增产近百斤!”六合村福万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朝军的切身感受,正是江口乡育才成效的生动缩影。通过“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越来越多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优化“用才生态”,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让人才留得住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江口乡打破“重引育、轻服务”的传统思维,以“引凤筑巢”的主动作为,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针对发展产业成熟、规模初具、带动效应好的乡土人才,多渠道争取资金给予项目支持,重点完善产业路、灌溉渠道、喷灌设施等生产基础设施,同时协助畅通产品销路,用“真金白银”的支持打消人才后顾之忧。
在良好用才环境的激励下,江口乡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成功打响“江口菜篮子”蔬菜品牌,做大螺蛳粉原材料麻竹产业,做优“市外桃源”鹰嘴桃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4406亩,规模化、设施化、订单化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稳步运营,现代设施农业丹竹冲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新安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中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感谢乡里帮我们建油茶基地产业路,现在我们更有信心把中庆千亩油茶产业做起来!”种植大户陈栋然的点赞,正是江口乡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转变的有力见证——昔日“筑巢”盼人才,如今人才主动“筑巢”兴产业,乡村振兴的动能在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中持续迸发。(唐杰 袁燕楠)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近年来,鹿寨县江口乡始终锚定“产业富乡、人才先行”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通过“引能人、育新人、留强人”三维发力,推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成功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深度转变。
建强“头雁矩阵”,厚植产业发展“内驱力”——让人才领着干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江口乡深谙“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发展之道,将本土人才培育作为产业振兴的核心抓手,精准筛选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如引导苏丕福、叶朝军、陈品秋、陈栋然等人,由他们牵头成立军创养殖、福万家种养、宜乐源种养等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推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
如今的江口乡,“人才领着干、产业跟着旺、群众跟着富”的画卷徐徐展开:2025年全乡产业覆盖率达91.96%,截至8月底,6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99.67万元,昔日零散的产业地块,已蜕变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田”。丹竹冲口屯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的辣椒种植“带头人”张桂花感慨地说:“上半年种辣椒,下半年种玉米、红薯,别看一家只有两三亩地,每年能带来五六万元收入,这都是跟着能人干出来的好光景!”
夯实“育才沃土”,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让人才会干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口乡坚持“按需育才、精准赋能”,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搭建育才平台,让乡土人才从“懂经验”向“懂技术”升级。一方面,推行“产业+人才”“项目+人才”引育模式,在全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54人,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超市,组建农业实用技术、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3支专项人才服务队;另一方面,通过“田间课堂+点对点指导”的方式,一年来开展精准服务187次,组织蔬菜、鹰嘴桃种植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8批次,覆盖960余人次,同时选派党组织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参加各级培训28人次,持续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养。
“以前种鹰嘴桃不懂梳果,挂果虽多却个头小、没卖相,听了专家培训才摸清门道。这两年果子又大又好,每亩能增产近百斤!”六合村福万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朝军的切身感受,正是江口乡育才成效的生动缩影。通过“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越来越多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优化“用才生态”,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让人才留得住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江口乡打破“重引育、轻服务”的传统思维,以“引凤筑巢”的主动作为,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针对发展产业成熟、规模初具、带动效应好的乡土人才,多渠道争取资金给予项目支持,重点完善产业路、灌溉渠道、喷灌设施等生产基础设施,同时协助畅通产品销路,用“真金白银”的支持打消人才后顾之忧。
在良好用才环境的激励下,江口乡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成功打响“江口菜篮子”蔬菜品牌,做大螺蛳粉原材料麻竹产业,做优“市外桃源”鹰嘴桃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4406亩,规模化、设施化、订单化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稳步运营,现代设施农业丹竹冲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新安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中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感谢乡里帮我们建油茶基地产业路,现在我们更有信心把中庆千亩油茶产业做起来!”种植大户陈栋然的点赞,正是江口乡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转变的有力见证——昔日“筑巢”盼人才,如今人才主动“筑巢”兴产业,乡村振兴的动能在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中持续迸发。(唐杰 袁燕楠)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