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政协用一股韧劲撬动林下经济发展走笔
近日,十几名归侨侨眷在鹿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里忙碌着,在该基地务工可以为他们带来年人均近3万元的收入。
穿行在鹿寨县拉沟乡的密林深处,草珊瑚的清香与鸡血藤的芬芳交织弥漫。林间空地上,药农们正忙着采收仿野生灵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个森林覆盖率超92%的山区乡镇,如今已成为柳州首个市级中药材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3亿元。
在鹿寨县的青山翠谷间,一场“绿山富民”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鹿寨县政协以“不调研不协商、不落实不放手”的韧劲,推动该县中药材产业从零星种植到3万亩规模基地的跨越,探索出一条“林下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协建议助产业破局
“三年前的拉沟乡,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优势,但中药材产业始终未能突破‘小散弱’的困局。”鹿寨县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罗凌基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3年底,县委创新实施“四个工作专班”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县政协主动扛起文旅融合专班重任,紧扣“两山”理念做产业大文章,一场历时3年的“中药材产业升级战”就此打响。
2024年开春,一份《关于推动拉沟乡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摆在县委主要领导案头。这份调研报告是县政协联合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历时半年走访全县12个种植基地,召开21场“瑶寨夜话”、“侨民夜话”,7次委员专题调研,梳理出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我们发现两个关键痛点:一是药材种植处于自发、盲目和无序状态,缺乏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对种植品种和市场不明晰;二是农户种植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与企业无联动,未形成产业链发展。”经济界委员刘思廷在县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直言。县政协建议很快转化为县委决策: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培育草珊瑚、鸡血藤等道地药材。首批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精准投向种苗补贴和溯源体系建设。
一线解题促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雨季,拉沟乡木龙村新建的产业道路被山洪冲毁,眼看药材运输要延误,县政协立即启动“现场协商”机制。“交通、农业、保险公司和村民代表当场敲定方案,三天完成抢修,两周内落实灾害保险。”拉沟乡政协联络站站长戴宇说。
这样的“一线解题”,已成县政协促进产业发展的常态。针对企业反映的加工用地难题,县政协召开“园区建设微协商”,推动拉沟乡集镇闲置土地改建为初加工车间;面对药农的技术短板,科技界委员牵头组建“田间学堂”,邀请广西药用植物园专家驻点指导。
在县政协的持续推动下,拉沟乡的产业形态发生质变。总投资5.15亿元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即将投产,沐君农林、陕西新雨丹等企业开发出草珊瑚含片等8个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
“我们挖掘《药王谷的传说》文化内核,就是要让产业有故事可讲。”参与编纂民间药集的吴建强委员介绍,该县中药材全产业链里正渗透着文化的芬芳。“药王谷”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药膳宴、瑶药浴等体验项目供不应求,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此外,该县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建的实验室,正在攻关广地龙蛋白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相关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经济生态成双向奔赴
站在拉沟乡大坪村古报屯的山坡上,村支书罗李英算起“经济账”:天然林下种植草珊瑚亩产收益超3000元,比单纯领取每年每亩16元的生态补偿金增收近187倍,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金山银山”;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比散户销售高出近10%;2024年村民首次拿到加工厂分红,最多一户领到2.8万元。
更可喜的是生态效益。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立体种植模式后,示范基地水土流失减少70%,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脊的野生群落。“现在我们采药都遵循‘取大留小’的规矩,要给子孙留‘药本’。”药农冯文亮说。
县政协主席朱燕文表示,政协的优势就在于能整合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联合周边县打造桂北中药材产业带,让更多绿水青山变成致富的“靠山”。(石勇军 张象波 罗凌基)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鹿寨县政协用一股韧劲撬动林下经济发展走笔
近日,十几名归侨侨眷在鹿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里忙碌着,在该基地务工可以为他们带来年人均近3万元的收入。
穿行在鹿寨县拉沟乡的密林深处,草珊瑚的清香与鸡血藤的芬芳交织弥漫。林间空地上,药农们正忙着采收仿野生灵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个森林覆盖率超92%的山区乡镇,如今已成为柳州首个市级中药材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3亿元。
在鹿寨县的青山翠谷间,一场“绿山富民”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鹿寨县政协以“不调研不协商、不落实不放手”的韧劲,推动该县中药材产业从零星种植到3万亩规模基地的跨越,探索出一条“林下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协建议助产业破局
“三年前的拉沟乡,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优势,但中药材产业始终未能突破‘小散弱’的困局。”鹿寨县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罗凌基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23年底,县委创新实施“四个工作专班”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县政协主动扛起文旅融合专班重任,紧扣“两山”理念做产业大文章,一场历时3年的“中药材产业升级战”就此打响。
2024年开春,一份《关于推动拉沟乡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摆在县委主要领导案头。这份调研报告是县政协联合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历时半年走访全县12个种植基地,召开21场“瑶寨夜话”、“侨民夜话”,7次委员专题调研,梳理出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我们发现两个关键痛点:一是药材种植处于自发、盲目和无序状态,缺乏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对种植品种和市场不明晰;二是农户种植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与企业无联动,未形成产业链发展。”经济界委员刘思廷在县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直言。县政协建议很快转化为县委决策: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培育草珊瑚、鸡血藤等道地药材。首批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精准投向种苗补贴和溯源体系建设。
一线解题促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雨季,拉沟乡木龙村新建的产业道路被山洪冲毁,眼看药材运输要延误,县政协立即启动“现场协商”机制。“交通、农业、保险公司和村民代表当场敲定方案,三天完成抢修,两周内落实灾害保险。”拉沟乡政协联络站站长戴宇说。
这样的“一线解题”,已成县政协促进产业发展的常态。针对企业反映的加工用地难题,县政协召开“园区建设微协商”,推动拉沟乡集镇闲置土地改建为初加工车间;面对药农的技术短板,科技界委员牵头组建“田间学堂”,邀请广西药用植物园专家驻点指导。
在县政协的持续推动下,拉沟乡的产业形态发生质变。总投资5.15亿元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即将投产,沐君农林、陕西新雨丹等企业开发出草珊瑚含片等8个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
“我们挖掘《药王谷的传说》文化内核,就是要让产业有故事可讲。”参与编纂民间药集的吴建强委员介绍,该县中药材全产业链里正渗透着文化的芬芳。“药王谷”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药膳宴、瑶药浴等体验项目供不应求,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此外,该县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建的实验室,正在攻关广地龙蛋白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相关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经济生态成双向奔赴
站在拉沟乡大坪村古报屯的山坡上,村支书罗李英算起“经济账”:天然林下种植草珊瑚亩产收益超3000元,比单纯领取每年每亩16元的生态补偿金增收近187倍,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金山银山”;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比散户销售高出近10%;2024年村民首次拿到加工厂分红,最多一户领到2.8万元。
更可喜的是生态效益。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立体种植模式后,示范基地水土流失减少70%,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脊的野生群落。“现在我们采药都遵循‘取大留小’的规矩,要给子孙留‘药本’。”药农冯文亮说。
县政协主席朱燕文表示,政协的优势就在于能整合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联合周边县打造桂北中药材产业带,让更多绿水青山变成致富的“靠山”。(石勇军 张象波 罗凌基)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