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鹿寨人,一度让家人吃蛋吃到怕!

发布日期:2025-11-08 11:10
来源:鹿寨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大小:[
  • ]

在鹿寨的一个非遗工作室

记者看到一位“前”医生

他拿的不是手术刀而是刻刀

脆脆的雕刻声从窗户里传出

正俯身专注作业的手艺人

就是土生土长的寨沙人于洁林

于洁林非遗蛋雕工作室

是他的另一个世界

走进工作室

满桌的蛋雕作品让人欣喜

记者把蛋雕作品

《柳宗元与现代柳州》拿在手上

“老市长”只有3厘米高

很怕一不小心就把他摔坏了

除了“老市长”

一个蛋上还能刻这么多东西

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也想试试

但刚出手,鸡蛋就碎了

▲图为蛋雕作品《柳宗元与现代柳州》

吉祥图案,诗文字画,京剧脸谱

鹿寨的于洁林师傅做了二十多年蛋雕

练就一手行云流水的功夫

为了练技艺

他弄碎了很多蛋

家人一度吃蛋吃到怕

一把刻刀,一个蛋

他在15厘米高的鸵鸟蛋上刻壁画

6厘米高的鸡蛋上为十几栋高楼刻窗户

还有那些以毫米计算的花花草草

记者不由得惊叹:

这些适合从细微之处找感动的人来欣赏

▲图为于老师的蛋雕作品

记者很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双手

才能在这么小的蛋壳上稳稳雕出一幅画?

原来

1996年毕业返乡后

于师傅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3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蛋雕

他开始尝试雕刻

并慢慢爱上这门技艺

从此

他放下手术刀拿起了刻刀

“从手术刀到刻刀

都需要心平气和,胆大心细”

曾经从医的严谨让他在蛋雕上特别苛刻

他的蛋雕工具都很讲究

他说:“不满意我就重新做

个人比较严谨。”

▲图为于老师在刻蛋雕

于师傅先后完成了2000多个蛋雕

他用的蛋都是百里挑一

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

几乎每一种蛋他都尝试过用来雕刻

蛋壳既薄又脆,雕刻难度很大

0.2毫米厚的蛋壳在雕刻时还要刮掉一半

越往下刻,壳越白

对技艺的要求也越高

所以一定要很小心

▲图为于老师的蛋雕作品

看着于师傅目不转睛的样子

记者明白这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就是工匠精神

要讲耐心又要讲力度

▲图为记者照哥在体验蛋雕技艺

得知蛋雕有浮雕、镂空、隐雕等多种模式

他曾前往杭州拜师

对蛋雕创作有了更多认识

技艺也不断精进

于师傅有一桌子的证书

他被鹿寨县授予“鹿寨工匠”称号

还荣获鹿寨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鹿寨蛋雕传统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目前,

他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蛋雕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周末在工作室上课

于师傅还曾被当地多所学校聘为课后辅导老师

他把蛋雕技艺带进了校园

他希望孩子们都能认识蛋雕

并喜欢这种独特的雕刻技艺

▲于老师把蛋雕技艺带进了校园

让他感到遗憾的是

在广西,他从没遇见过同行

“蛋雕还是比较小众

要把它推广宽一点。”

▲于老师获得的荣誉

于师傅说

蛋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它是一门“脆弱”的艺术

方寸之间

雕刻的不是图案

而是时光和耐心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刻蛋雕

从拯救生命到雕刻时光

于师傅的双手始终握着一份“极致”

曾经是对生命的敬畏

如今是对非遗的坚守

他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希望蛋雕技艺能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

让更多人看到

▲于老师的鸵鸟蛋蛋雕作品

或许未来某天

当蛋雕成为人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时

我们会记得有这样一个人

用几十年的热爱与坚守

让“脆弱” 的艺术

在时光里淬炼成不灭的匠心

(来源:南国今报)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鹿寨动态 导航
这位鹿寨人,一度让家人吃蛋吃到怕!

发布时间:2025-11-08 11:10 来源:鹿寨县融媒体中心

在鹿寨的一个非遗工作室

记者看到一位“前”医生

他拿的不是手术刀而是刻刀

脆脆的雕刻声从窗户里传出

正俯身专注作业的手艺人

就是土生土长的寨沙人于洁林

于洁林非遗蛋雕工作室

是他的另一个世界

走进工作室

满桌的蛋雕作品让人欣喜

记者把蛋雕作品

《柳宗元与现代柳州》拿在手上

“老市长”只有3厘米高

很怕一不小心就把他摔坏了

除了“老市长”

一个蛋上还能刻这么多东西

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也想试试

但刚出手,鸡蛋就碎了

▲图为蛋雕作品《柳宗元与现代柳州》

吉祥图案,诗文字画,京剧脸谱

鹿寨的于洁林师傅做了二十多年蛋雕

练就一手行云流水的功夫

为了练技艺

他弄碎了很多蛋

家人一度吃蛋吃到怕

一把刻刀,一个蛋

他在15厘米高的鸵鸟蛋上刻壁画

6厘米高的鸡蛋上为十几栋高楼刻窗户

还有那些以毫米计算的花花草草

记者不由得惊叹:

这些适合从细微之处找感动的人来欣赏

▲图为于老师的蛋雕作品

记者很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双手

才能在这么小的蛋壳上稳稳雕出一幅画?

原来

1996年毕业返乡后

于师傅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3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蛋雕

他开始尝试雕刻

并慢慢爱上这门技艺

从此

他放下手术刀拿起了刻刀

“从手术刀到刻刀

都需要心平气和,胆大心细”

曾经从医的严谨让他在蛋雕上特别苛刻

他的蛋雕工具都很讲究

他说:“不满意我就重新做

个人比较严谨。”

▲图为于老师在刻蛋雕

于师傅先后完成了2000多个蛋雕

他用的蛋都是百里挑一

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

几乎每一种蛋他都尝试过用来雕刻

蛋壳既薄又脆,雕刻难度很大

0.2毫米厚的蛋壳在雕刻时还要刮掉一半

越往下刻,壳越白

对技艺的要求也越高

所以一定要很小心

▲图为于老师的蛋雕作品

看着于师傅目不转睛的样子

记者明白这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就是工匠精神

要讲耐心又要讲力度

▲图为记者照哥在体验蛋雕技艺

得知蛋雕有浮雕、镂空、隐雕等多种模式

他曾前往杭州拜师

对蛋雕创作有了更多认识

技艺也不断精进

于师傅有一桌子的证书

他被鹿寨县授予“鹿寨工匠”称号

还荣获鹿寨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鹿寨蛋雕传统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目前,

他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蛋雕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周末在工作室上课

于师傅还曾被当地多所学校聘为课后辅导老师

他把蛋雕技艺带进了校园

他希望孩子们都能认识蛋雕

并喜欢这种独特的雕刻技艺

▲于老师把蛋雕技艺带进了校园

让他感到遗憾的是

在广西,他从没遇见过同行

“蛋雕还是比较小众

要把它推广宽一点。”

▲于老师获得的荣誉

于师傅说

蛋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它是一门“脆弱”的艺术

方寸之间

雕刻的不是图案

而是时光和耐心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刻蛋雕

从拯救生命到雕刻时光

于师傅的双手始终握着一份“极致”

曾经是对生命的敬畏

如今是对非遗的坚守

他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希望蛋雕技艺能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

让更多人看到

▲于老师的鸵鸟蛋蛋雕作品

或许未来某天

当蛋雕成为人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时

我们会记得有这样一个人

用几十年的热爱与坚守

让“脆弱” 的艺术

在时光里淬炼成不灭的匠心

(来源:南国今报)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