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是农民,提笔是画师。在中渡镇黄腊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艺术生,也不是专职画手,但却个个身怀绝技,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绘画本领。他们用画笔描绘广阔天地,用色彩绘就艺术人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面,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实现从农民变“画家”的美丽蜕变的。
△韦修焕在墙上作画
近日,记者来到中渡镇黄腊村村级服务中心,看到一位小伙正专注地在舞台上进行壁画创作,随着手中画笔不断挥动,不一会儿,便在墙壁上勾勒出了雄鹰的雏形。这小伙名叫韦修焕,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画画情有独钟。2003年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去桂林学习画画,是黄腊村较早接触绘画行业的年轻人,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韦修焕在墙上作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画师韦修焕说:“从小受父亲影响,一直都喜欢画画,学习绘画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因为喜欢,也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家一共有7个人从事绘画创作,我自己也从2011年开始带徒弟学习画画了。”
韦修焕的徒弟有的是装修工,有的是农民,为了学好画画,他们都坚持白天干活,晚上创作。那些以往舞锄弄镰的粗手,如今也拿起了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虽然没有专业的画板和工作室,但他们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学习创作的认真劲丝毫不减,韦书建就是其中的一员。早些年他因装修出现意外导致下肢瘫痪,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度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多亏了师傅兼好友韦修焕的不断鼓励和耐心指导,让他走上了农民画师这条路。
△韦修焕在指导韦书建画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书建说:“刚开始我什么都不会画,就是从最简单的线条、调色开始学起,然后到现在慢慢熟悉、上手,凭借画画获取收入,改变生活,真的非常感谢我兄弟修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韦书建的画技日渐纯熟,越来越多的作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每个月都能给他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他的生活因此充满了绚烂的色彩,画笔也为他指引了奋斗的方向。看着昔日好友重拾信心,日子越过越精彩,韦修焕发自内心的欢喜,这也坚定了他带动更多人学习绘画的信心和决心。
△韦书建作品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画师韦修焕说:“目前总共有八、九个徒弟,而且他们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然后销售出去了。接下来,希望能带动更加多的村民学习绘画,增加他们的收入。”
放下锄头,拿起画笔,韦修术也是农民画师中的一员。34岁的他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出去打过工,也在家务过农,但因为太年轻沉不下心,都半途而废。随着年龄增长,加上家庭的牵绊,2017年他选择留在村里,和其他人一样拿起了画笔。但苦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韦修术的画画之路颇多坎坷。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修术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嘛,没有灵感,不会构图,也会很焦虑,这种时候我就会去找朋友交流一下,或者去翻看别人的作品。”
韦修术没有气馁,7年里,他一点点学习积累,日复一日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初的埋头苦练磕磕绊绊变成了如今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如今,他每个月靠画画收入就高达一万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景。
△韦修术在墙上作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修术说:“现在熟练了不用构图就可以直接画了,一天可以画二三十幅作品,自由还能顾家又有收入,我觉得挺好的。”
在黄腊村黄腊屯,抓住画画商机发起“文化财”的还有韦秋晓。韦秋晓原来是村干,2018年去桂林考察后发现国画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便辞职开始学画画。韦秋晓说,从拿笔、练线、调色,再到临摹,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基本就能上手画画了。
中渡镇黄腊村农民画收购商韦秋晓说:“以前觉得画画是天分比较高的人才能画,现在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做。”
头脑灵活的韦秋晓一边学画,一边琢磨如何将画画产业实现最大效益。经多次外出考察,了解到市场上对国画需求量大,他便开始成立工作室,一方面大量收购国画等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画作,然后转销;另一方面成立绘画培训班,招收学徒,双管齐下,自己获得收益的同时,让更多农民通过培训吃上“文化饭”。
△韦秋晓在参观农民画
中渡镇黄腊村农民画收购商韦秋晓说:“我现在在桂林、湖南成立有5个工作室,平时主要是在网上、抖音直播间收购全国各地的画,有空也会回到村里面跟兄弟姐妹一起交流探讨,帮他们收购作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黄腊村把发展壮大农民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通过鼓励引导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绘画,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新兴产业,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接下来,该村还将努力探索特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的新路子,让更多村民加入到农民画创作中,繁荣壮大农民画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的双丰收。
中渡镇黄腊村党总支书、村民委主任韦修叶说:“目前,我们村有40多人从事绘画创作,一年产生作品将近10万幅,创作收入达到300万左右。接下来,我们将把培育壮大绘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通过研学、合作社等方式,让绘画产业走上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道路,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梁秋萍 戴晓玲 李林洪 罗永鹏)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下地是农民,提笔是画师。在中渡镇黄腊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艺术生,也不是专职画手,但却个个身怀绝技,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绘画本领。他们用画笔描绘广阔天地,用色彩绘就艺术人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面,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实现从农民变“画家”的美丽蜕变的。
△韦修焕在墙上作画
近日,记者来到中渡镇黄腊村村级服务中心,看到一位小伙正专注地在舞台上进行壁画创作,随着手中画笔不断挥动,不一会儿,便在墙壁上勾勒出了雄鹰的雏形。这小伙名叫韦修焕,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画画情有独钟。2003年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去桂林学习画画,是黄腊村较早接触绘画行业的年轻人,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韦修焕在墙上作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画师韦修焕说:“从小受父亲影响,一直都喜欢画画,学习绘画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因为喜欢,也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家一共有7个人从事绘画创作,我自己也从2011年开始带徒弟学习画画了。”
韦修焕的徒弟有的是装修工,有的是农民,为了学好画画,他们都坚持白天干活,晚上创作。那些以往舞锄弄镰的粗手,如今也拿起了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虽然没有专业的画板和工作室,但他们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学习创作的认真劲丝毫不减,韦书建就是其中的一员。早些年他因装修出现意外导致下肢瘫痪,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度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多亏了师傅兼好友韦修焕的不断鼓励和耐心指导,让他走上了农民画师这条路。
△韦修焕在指导韦书建画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书建说:“刚开始我什么都不会画,就是从最简单的线条、调色开始学起,然后到现在慢慢熟悉、上手,凭借画画获取收入,改变生活,真的非常感谢我兄弟修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韦书建的画技日渐纯熟,越来越多的作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每个月都能给他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他的生活因此充满了绚烂的色彩,画笔也为他指引了奋斗的方向。看着昔日好友重拾信心,日子越过越精彩,韦修焕发自内心的欢喜,这也坚定了他带动更多人学习绘画的信心和决心。
△韦书建作品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画师韦修焕说:“目前总共有八、九个徒弟,而且他们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然后销售出去了。接下来,希望能带动更加多的村民学习绘画,增加他们的收入。”
放下锄头,拿起画笔,韦修术也是农民画师中的一员。34岁的他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出去打过工,也在家务过农,但因为太年轻沉不下心,都半途而废。随着年龄增长,加上家庭的牵绊,2017年他选择留在村里,和其他人一样拿起了画笔。但苦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韦修术的画画之路颇多坎坷。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修术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嘛,没有灵感,不会构图,也会很焦虑,这种时候我就会去找朋友交流一下,或者去翻看别人的作品。”
韦修术没有气馁,7年里,他一点点学习积累,日复一日地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初的埋头苦练磕磕绊绊变成了如今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如今,他每个月靠画画收入就高达一万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景。
△韦修术在墙上作画
中渡镇黄腊村黄腊屯农民韦修术说:“现在熟练了不用构图就可以直接画了,一天可以画二三十幅作品,自由还能顾家又有收入,我觉得挺好的。”
在黄腊村黄腊屯,抓住画画商机发起“文化财”的还有韦秋晓。韦秋晓原来是村干,2018年去桂林考察后发现国画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便辞职开始学画画。韦秋晓说,从拿笔、练线、调色,再到临摹,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基本就能上手画画了。
中渡镇黄腊村农民画收购商韦秋晓说:“以前觉得画画是天分比较高的人才能画,现在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做。”
头脑灵活的韦秋晓一边学画,一边琢磨如何将画画产业实现最大效益。经多次外出考察,了解到市场上对国画需求量大,他便开始成立工作室,一方面大量收购国画等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画作,然后转销;另一方面成立绘画培训班,招收学徒,双管齐下,自己获得收益的同时,让更多农民通过培训吃上“文化饭”。
△韦秋晓在参观农民画
中渡镇黄腊村农民画收购商韦秋晓说:“我现在在桂林、湖南成立有5个工作室,平时主要是在网上、抖音直播间收购全国各地的画,有空也会回到村里面跟兄弟姐妹一起交流探讨,帮他们收购作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黄腊村把发展壮大农民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通过鼓励引导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绘画,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新兴产业,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接下来,该村还将努力探索特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的新路子,让更多村民加入到农民画创作中,繁荣壮大农民画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的双丰收。
中渡镇黄腊村党总支书、村民委主任韦修叶说:“目前,我们村有40多人从事绘画创作,一年产生作品将近10万幅,创作收入达到300万左右。接下来,我们将把培育壮大绘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通过研学、合作社等方式,让绘画产业走上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道路,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梁秋萍 戴晓玲 李林洪 罗永鹏)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