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被提出,从而确立了绿水青山的多元价值,既包括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也包括孕育生态产业、创造经济收益的发展价值,更蕴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价值。这不仅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理念引领。
二十载春秋,“两山”理念如同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山川江河面貌日新月异。鹿寨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这片土地上用心描绘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两山”新画卷。
打造鸟类天堂,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
鹿寨县黄冕镇黄冕村西岸屯,这个位于洛清江流域的普通小村落,因一群“稀客”的不期而至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群“稀客”正是有着“鸟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美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万年前,如今全球现存数量不足2000只,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堪称“国鸭”。它对水质和栖息地环境极为挑剔,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
2020年,鹿寨县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踪迹。自此以后,这里便成了它们每年冬天的“度假胜地”,连续5年如期而至。为了给中华秋沙鸭营造一个安稳舒适的家,鹿寨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严格划定保护区范围,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了洛清江“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的水环境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全力打造河清水秀的水域生态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里逐渐成为中华秋沙鸭理想的栖息家园。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黄冕村爱鸟护鸟的氛围日益浓厚,这里也渐渐成为了各种鸟类的乐园。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从最初的7 只,稳步增加到如今的30多只。2023年12月,鹿寨洛清江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成功入选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除了中华秋沙鸭,白鹇、白鹭、猫头鹰、海南虎斑鳽等众多珍稀鸟类也被这里的优美环境吸引,纷纷前来栖息繁衍,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鸟类的天堂。
守护“开花”的河,好风景日益变成“好钱景”
每年三四月份,中渡镇的洛江河面都会被一朵朵洁白的海菜花铺满,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海菜花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极为苛刻,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中的环境监测员”和“水质的试金石”,常常被用来检验水质状况。
中渡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山水景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配套完善的产业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农耕文化体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还通过村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打造以千亩太空莲为核心的“祥荷乡韵”景区所在的大兆村石祥屯,以及以洛江支流为轴线的“水美乡村”景区所在的朝阳村独寨屯,秀美景色让游客们纷至沓来。“人在画中游、钱从景中来”,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完美融合,这些都是鹿寨践行“两山”理念写下的高分答卷。
作为工业强县,鹿寨县过去因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直排洛清江,以及网箱养殖等,导致洛清江水污染严重。近年来,鹿寨县经过多部门联合整治,开展截污净水、采砂整治、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洛清江流域已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模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鹿寨县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构建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运用 三级体系管理”法,统筹上下游、协调左右岸,实现了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从“政府治河”到“全民护河”的重大转变。同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开展多维度协同治理,全方位推动畜禽养殖绿色转型。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8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部国考断面水质达Ⅱ类及以上标准;水功能区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善向好。
碧水蓝天净土之变,照见鹿寨生态之治的跃迁。
种好“生金” 森林,实现“绿富同兴”
鹿寨县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县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22.5万亩,森林面积达289.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07%,活立木总蓄积量1391万立方米,村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占30%。都说“靠山吃山”,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林农却吃不上“山林饭”。如何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含金量”?
2020年10 月,三门江林场、黄冕林场与鹿寨县人民政府携手合作,成立了广西鹿鼎林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区率先推行“区直林场 + 地方政府”整县推进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创新模式。鹿鼎林业集团通过“合作分红”、“林地入股”、“国储林 + N”等多种创新模式,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实现融合发展。这一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村集体长期以来“只有林地没有收入、只见树木不见收益”的窘境,打造了一批“场村共建”、“整村推进”的示范项目。在实现村集体和林农产业增收、收益增长的同时,也帮助林场和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达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成为鹿寨县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的生动案例。
盘活“沉睡”水库,让“沉睡”资产蝶变成发展“活水”
2025年8月1日,鹿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了首个“水库不动产权证”,同时颁发的“水库坝体”与“水库水面”两本证书,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明确了水库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水利资产边界模糊、管理低效、价值沉淀等问题,为水利资产的盘活增值提供了坚实的产权保障。
鹿寨水利资产规模巨大,共有中小型水库82座,很多都是库美水清景好的存量资产、“沉睡”资产。为了打通水利基础设施价值实现通道,今年,鹿寨县以水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水库的产权登记工作,计划在年底前实现“一库一证”全覆盖,并同步建成数字化管理数据库,让每座水库都拥有一张“身份证”和一份详细清晰的“数字档案”。同时,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创新模式,让水利资产从“静态闲置”迈向“动态增值”,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鹿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首首和谐的生态赞歌正在奏响,这正是“两山” 理念在鹿寨创新实践的一个个生动落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的底色,决定了金山银山的成色。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优质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为稀缺的发展资源。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底层逻辑。20年的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两山”转化不是简单的“变现”,持续收获绿色红利、做大生态蛋糕、拓宽转化通道,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才是最优解。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急功近利要不得,一蹴而就不现实。当前,“新污染物治理”已逐渐成为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新难题,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攻克的“硬骨头”。一边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边是“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这一代人有自己要完成的“长征”和使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护绿水青山之责。鹿寨要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向纵深迈进,写好“两山”转化文章,需要在思想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在行动上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才能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欧翎)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被提出,从而确立了绿水青山的多元价值,既包括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也包括孕育生态产业、创造经济收益的发展价值,更蕴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价值。这不仅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理念引领。
二十载春秋,“两山”理念如同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山川江河面貌日新月异。鹿寨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这片土地上用心描绘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两山”新画卷。
打造鸟类天堂,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
鹿寨县黄冕镇黄冕村西岸屯,这个位于洛清江流域的普通小村落,因一群“稀客”的不期而至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群“稀客”正是有着“鸟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美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万年前,如今全球现存数量不足2000只,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堪称“国鸭”。它对水质和栖息地环境极为挑剔,是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
2020年,鹿寨县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踪迹。自此以后,这里便成了它们每年冬天的“度假胜地”,连续5年如期而至。为了给中华秋沙鸭营造一个安稳舒适的家,鹿寨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严格划定保护区范围,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了洛清江“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的水环境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全力打造河清水秀的水域生态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里逐渐成为中华秋沙鸭理想的栖息家园。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黄冕村爱鸟护鸟的氛围日益浓厚,这里也渐渐成为了各种鸟类的乐园。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从最初的7 只,稳步增加到如今的30多只。2023年12月,鹿寨洛清江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成功入选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除了中华秋沙鸭,白鹇、白鹭、猫头鹰、海南虎斑鳽等众多珍稀鸟类也被这里的优美环境吸引,纷纷前来栖息繁衍,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鸟类的天堂。
守护“开花”的河,好风景日益变成“好钱景”
每年三四月份,中渡镇的洛江河面都会被一朵朵洁白的海菜花铺满,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海菜花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极为苛刻,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中的环境监测员”和“水质的试金石”,常常被用来检验水质状况。
中渡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山水景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配套完善的产业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农耕文化体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还通过村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打造以千亩太空莲为核心的“祥荷乡韵”景区所在的大兆村石祥屯,以及以洛江支流为轴线的“水美乡村”景区所在的朝阳村独寨屯,秀美景色让游客们纷至沓来。“人在画中游、钱从景中来”,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完美融合,这些都是鹿寨践行“两山”理念写下的高分答卷。
作为工业强县,鹿寨县过去因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直排洛清江,以及网箱养殖等,导致洛清江水污染严重。近年来,鹿寨县经过多部门联合整治,开展截污净水、采砂整治、生态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洛清江流域已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模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鹿寨县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构建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运用 三级体系管理”法,统筹上下游、协调左右岸,实现了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从“政府治河”到“全民护河”的重大转变。同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开展多维度协同治理,全方位推动畜禽养殖绿色转型。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8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部国考断面水质达Ⅱ类及以上标准;水功能区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善向好。
碧水蓝天净土之变,照见鹿寨生态之治的跃迁。
种好“生金” 森林,实现“绿富同兴”
鹿寨县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县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22.5万亩,森林面积达289.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07%,活立木总蓄积量1391万立方米,村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占30%。都说“靠山吃山”,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林农却吃不上“山林饭”。如何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含金量”?
2020年10 月,三门江林场、黄冕林场与鹿寨县人民政府携手合作,成立了广西鹿鼎林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区率先推行“区直林场 + 地方政府”整县推进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创新模式。鹿鼎林业集团通过“合作分红”、“林地入股”、“国储林 + N”等多种创新模式,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实现融合发展。这一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村集体长期以来“只有林地没有收入、只见树木不见收益”的窘境,打造了一批“场村共建”、“整村推进”的示范项目。在实现村集体和林农产业增收、收益增长的同时,也帮助林场和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达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成为鹿寨县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的生动案例。
盘活“沉睡”水库,让“沉睡”资产蝶变成发展“活水”
2025年8月1日,鹿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了首个“水库不动产权证”,同时颁发的“水库坝体”与“水库水面”两本证书,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明确了水库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水利资产边界模糊、管理低效、价值沉淀等问题,为水利资产的盘活增值提供了坚实的产权保障。
鹿寨水利资产规模巨大,共有中小型水库82座,很多都是库美水清景好的存量资产、“沉睡”资产。为了打通水利基础设施价值实现通道,今年,鹿寨县以水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水库的产权登记工作,计划在年底前实现“一库一证”全覆盖,并同步建成数字化管理数据库,让每座水库都拥有一张“身份证”和一份详细清晰的“数字档案”。同时,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创新模式,让水利资产从“静态闲置”迈向“动态增值”,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鹿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首首和谐的生态赞歌正在奏响,这正是“两山” 理念在鹿寨创新实践的一个个生动落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的底色,决定了金山银山的成色。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优质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为稀缺的发展资源。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底层逻辑。20年的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两山”转化不是简单的“变现”,持续收获绿色红利、做大生态蛋糕、拓宽转化通道,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才是最优解。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急功近利要不得,一蹴而就不现实。当前,“新污染物治理”已逐渐成为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新难题,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攻克的“硬骨头”。一边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边是“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这一代人有自己要完成的“长征”和使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护绿水青山之责。鹿寨要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向纵深迈进,写好“两山”转化文章,需要在思想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在行动上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才能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欧翎)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