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发布日期:2019-08-08 11:14
来源:人民日报
  • 字体大小:[
  • ]

  老物件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本报记者 龚仕建摄影报道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8日   06 版)

  张新在展示红军赠给爷爷的马鞍。

  

  一见面,陕北吴起县杨城子村村民张新就带着记者来到他家门前的老槐树下,讲起他爷爷张宪杰和红军锅、马鞍子的故事。

  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一纵队由定边县白马崾岘一带进入今吴起县境的张户岔,沿铁边城西川东进,下午到达铁边城。

  19日下午,天快黑时,距吴起镇约5公里的头道川倒水湾村村民张宪杰发现,村里来了许多红军。“爷爷说,部队当时可难了,战士们的衣服鞋子都是破烂的,有的腿和脚趾头还在流血。”张新对记者说,“他们睡觉都是在露天地里,没床没帐篷,也不进老百姓家里住。”

  到做饭时,部队一名干部来到张宪杰家,说做饭的锅不够用,能不能借些灶具。张宪杰就把家里的一口水缸和一个瓷盆借给了部队。结果,缸和盆全都烧裂了。部队干部坚持要赔两块银元,不收下不走。

  “部队临行前,见我爷爷家有一匹没有鞍子的马,那名干部又送我爷爷一副马鞍。”张新从窑洞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多年的马鞍。阳光下,木质鞍体的漆彩隐约可见,铜质马镫闪着光泽,一敲丁零脆响。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强小芳向游客讲述着红军锅的故事。“这生动反映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正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着实打实的群众路线,经历了长征考验的红军队伍最终走向了胜利。”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导航
老物件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发布时间:2019-08-08 11:14 来源:人民日报

  老物件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本报记者 龚仕建摄影报道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8日   06 版)

  张新在展示红军赠给爷爷的马鞍。

  

  一见面,陕北吴起县杨城子村村民张新就带着记者来到他家门前的老槐树下,讲起他爷爷张宪杰和红军锅、马鞍子的故事。

  19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一纵队由定边县白马崾岘一带进入今吴起县境的张户岔,沿铁边城西川东进,下午到达铁边城。

  19日下午,天快黑时,距吴起镇约5公里的头道川倒水湾村村民张宪杰发现,村里来了许多红军。“爷爷说,部队当时可难了,战士们的衣服鞋子都是破烂的,有的腿和脚趾头还在流血。”张新对记者说,“他们睡觉都是在露天地里,没床没帐篷,也不进老百姓家里住。”

  到做饭时,部队一名干部来到张宪杰家,说做饭的锅不够用,能不能借些灶具。张宪杰就把家里的一口水缸和一个瓷盆借给了部队。结果,缸和盆全都烧裂了。部队干部坚持要赔两块银元,不收下不走。

  “部队临行前,见我爷爷家有一匹没有鞍子的马,那名干部又送我爷爷一副马鞍。”张新从窑洞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多年的马鞍。阳光下,木质鞍体的漆彩隐约可见,铜质马镫闪着光泽,一敲丁零脆响。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强小芳向游客讲述着红军锅的故事。“这生动反映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正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着实打实的群众路线,经历了长征考验的红军队伍最终走向了胜利。”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