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政发〔2008〕26号:关于印发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鹿寨县信息办  |   发布日期: 2008-07-25 00:00   |  作者: 李石胜

鹿政发〔2008〕26号

鹿寨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初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这对解决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我县城乡医疗救助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设置起付线过高、补助百分比偏低、救助方式单一、救助手续繁琐、救助资金结余过多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桂民发〔2008〕5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县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帮助我县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结合鹿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鹿寨步伐。
(二)目标任务。到2008年底,全面建立以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为补充,管理规范、救助快捷、效果明显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医疗救助水平要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2、救急救难,简便易行。救困难群众之所急,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3、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和不同病种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救助;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力量资助、慈善医疗援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相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实行救助;
5、加强配合,共同推进。要加强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建立覆盖城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二、医疗救助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鹿寨县户口的以下人员: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成员;
(四)优抚对象和参战人员;
(五)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三、医疗救助的方式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五种方式。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一)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参战人员和特困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城镇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二)日常医疗救助。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大病人员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县民政局每年发放一定限额医疗救助金,便于他们门诊和购药。
(三)大病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不设起助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批、及时救助的事前或事中救助。
在农村,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限额报销后,其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在500元以内(含500元)的给予全额救助;超过500元的部分,按6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4000元救助标准。
在城镇,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600元以内(含600元)的给予全额救助,超过600元的部分,按6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8000元;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其个人自付部分在500元以上的,再给予一次性4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5000元。
(四)临时医疗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参战人员以及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各乡镇每年用于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
(五)慈善医疗援助。对享受医疗救助后,仍需继续治疗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基本生活的特殊救助对象,由县慈善机构给予一定数额的慈善医疗援助。

四、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县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机制,基金来源为:
1、中央和自治区、柳州市下拨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2、县财政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3、县慈善机构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4、社会捐助资金;
5、其他资金。
(二)医疗救助基金的支付。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由县财政局从农村或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帐核拨至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并通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
日常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金由县民政局按规定提出支付计划,经县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县民政局组织发放。
(三)医疗救助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各乡镇民政办应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日常医疗救助资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和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并设立城乡医疗基金日常救助、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明细台帐。

五、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日常医疗救助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承担;大病医疗救助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和县、市级医院承担。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由县民政、卫生部门选定,并向社会公布。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机构要在显目位置悬挂“城乡困难居民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牌匾,张贴就医指南,保证服务质量,方便困难群众就诊。救助对象就诊就医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医疗费用减免政策,控制医疗费用。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帮助困难群众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重大举措。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把这项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做好与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各乡镇要从政策、技术和信息管理等层面,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在农村,医疗救助要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增加农村医疗救助管理功能模块,形成制度衔接、服务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运行机制。在城镇,医疗救助要积极探索社区首诊制度的建立,并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
(三)强化能力建设,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各乡镇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
×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鹿政发 导航

鹿政发〔2008〕26号:关于印发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鹿寨县信息办  |   发布日期: 2008-07-25 00:00    |  作者: 李石胜

鹿政发〔2008〕26号

鹿寨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鹿寨县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初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这对解决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我县城乡医疗救助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设置起付线过高、补助百分比偏低、救助方式单一、救助手续繁琐、救助资金结余过多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桂民发〔2008〕5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县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帮助我县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结合鹿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鹿寨步伐。
(二)目标任务。到2008年底,全面建立以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为补充,管理规范、救助快捷、效果明显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医疗救助水平要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2、救急救难,简便易行。救困难群众之所急,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3、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和不同病种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救助;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力量资助、慈善医疗援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相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实行救助;
5、加强配合,共同推进。要加强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建立覆盖城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二、医疗救助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鹿寨县户口的以下人员: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成员;
(四)优抚对象和参战人员;
(五)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三、医疗救助的方式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五种方式。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一)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参战人员和特困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城镇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二)日常医疗救助。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大病人员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县民政局每年发放一定限额医疗救助金,便于他们门诊和购药。
(三)大病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不设起助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批、及时救助的事前或事中救助。
在农村,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限额报销后,其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在500元以内(含500元)的给予全额救助;超过500元的部分,按6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4000元救助标准。
在城镇,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600元以内(含600元)的给予全额救助,超过600元的部分,按6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8000元;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其个人自付部分在500元以上的,再给予一次性4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得超过5000元。
(四)临时医疗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参战人员以及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各乡镇每年用于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
(五)慈善医疗援助。对享受医疗救助后,仍需继续治疗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基本生活的特殊救助对象,由县慈善机构给予一定数额的慈善医疗援助。

四、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县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机制,基金来源为:
1、中央和自治区、柳州市下拨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2、县财政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3、县慈善机构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4、社会捐助资金;
5、其他资金。
(二)医疗救助基金的支付。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由县财政局从农村或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帐核拨至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并通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
日常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金由县民政局按规定提出支付计划,经县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县民政局组织发放。
(三)医疗救助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各乡镇民政办应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日常医疗救助资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和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并设立城乡医疗基金日常救助、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明细台帐。

五、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日常医疗救助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承担;大病医疗救助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和县、市级医院承担。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由县民政、卫生部门选定,并向社会公布。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机构要在显目位置悬挂“城乡困难居民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牌匾,张贴就医指南,保证服务质量,方便困难群众就诊。救助对象就诊就医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医疗费用减免政策,控制医疗费用。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帮助困难群众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重大举措。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把这项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做好与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各乡镇要从政策、技术和信息管理等层面,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在农村,医疗救助要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增加农村医疗救助管理功能模块,形成制度衔接、服务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运行机制。在城镇,医疗救助要积极探索社区首诊制度的建立,并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
(三)强化能力建设,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各乡镇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确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