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4-06 09:05
来源:鹿寨县黄冕镇
  • 字体大小:[
  • ]

黄政发〔20217  

各村民委,镇直及驻镇各单位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黄冕镇人民政府

202141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报:县府办、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县水利局    

  黄冕镇党政办公室          202141印发          


  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黄冕镇的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编制原则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黄冕镇的河流分布情况

我镇较大的河流有三条:分别是清江河、洛江河和古赏河。清江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立方米/秒,最大径流量为13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6立方米/秒,从永福县流经本乡大端、改江、山脚、黄冕、幽兰、旧街等6个村民委里定、大步洲、上西游、中西游、阳坡、湾坡、高坡、火甲、西岸、三里、厂底、黄冕街1-12队、山脚1-4队、徐家、芝岭、岭头1-6队、沟村、河城、麻村1-2队、幽兰1-4队、太平洲、古龙、太阳、下桐木1-4队等村民小组。洛江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7立方米/秒,从中渡镇流经本石门、盘龙和旧街村民委真权、定村、清水、石门1-2队、花石、河雀1-2队、步头1-2队、木龙1-2队、河1-2队、旧街1-4队等村民小组。古赏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立方米/秒,从拉沟乡流经本古赏村1-10队和山脚村八见朝、卜月、旁寨等13个村民小组。

2.1.2 黄冕镇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夏秋高冬春低,雨量夏丰冬少,具有旱、涝频繁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的60.5%,年最大降雨量1660毫米(2006年),月最大降雨量为530毫米(2006年6月),日最大降雨量298毫米(2006年6月4日)。由于雨量较大,时间集中,极易暴发洪涝、山洪、跨坝、滑坡等自然灾害。每年因汛期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全镇经济的稳定发展。

  

2.1.3 黄冕镇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

我镇地处鹿寨县东北部,与永福县邻界,属典型山地地形,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丘陵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加之岩层倾角大,故水土流失严重,易引起跨坝、滑坡等自然灾害。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黄冕镇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黄冕镇位于鹿寨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属丘陵半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5℃。全镇总面积4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135个自然屯,总人数34023人,其中农业人2.9万人。耕地面积55654亩,其中水田32700亩,旱地22954亩,主要经济作物是桑蚕、水果。水陆交通便利,洛清江、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黄冕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见示意图1。

2.2.2 黄冕镇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均收入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农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4%;全年财政税收42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74

2.3黄冕镇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本镇境内山洪灾害较为频繁,损失较大的有2次:一是200664日。大暴雨计6小时,降雨总达298MM,洛清江河水猛涨,淹没了我镇的改江村、大端村、山脚村、黄冕村、幽兰村、旧街村,沿河流两岸被洗劫一空,全镇损失粮食2037余吨,牲畜死亡100多头,跨屋220多间,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二是2008年的6月13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200多户房屋倒塌,毁耕地3042亩,损失粮食2300余吨,毁公路37公里,塌方16处。全镇经济损失5000多万余元。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情况见俯图2。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见附表2。

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造成我镇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短时间下暴雨,二是上游永福县下暴雨。三是雨量较大,下雨时间长,四是洛清江河河床低。因此,易引起洛清江河水猛涨,遭受洪水的洗劫,又因山洪灾害,以物理风化为主,加之岩层倾角大,故水土流失严重,易引起垮坝、滑坡等自然灾害。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黄冕镇山洪灾害风险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见附图 2)。危险区涉及12个点,户数169户,人口854人,耕地面积1796亩,土木结构的房屋62栋,砖混结构房屋107栋,固定资产价值4395万元。黄冕镇山洪灾害危险区位置见附图3,基本情况见附表3。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指挥机构

镇成立组织指挥机构,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镇长任指挥长,分管水利的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不少于10人)。其人员组成见附表5。各村委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其人员见附表4。

4.2 职责和分工

4.2.1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4.2.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2.4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包括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其名单见附表6。

  

5  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5.1.2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镇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洛清江河要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5.2 实时监测

5.2.1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2.2 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3 监测系统的设立:根据我镇实际,主要设立了10个雨量监测点,其中5个自动监测雨量站,5个简易监测雨量站。

5.3 通信

本镇主要选取广播、电话、短信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

5.4 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部门信息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根据水利部门信息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根据国土部门信息发布。

5.4.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5.4.4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

5.4.5预警方式:根据我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为手机短信;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6.1.2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见附表5。人员转移安置图见附图4。

6.1.4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1.5当交通、通讯中断时,镇、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一是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二是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7.2 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调度组各包村工作组立即下村联系村干组织抢险救灾,应急抢险队立即集中在镇政府待命,等待镇防汛办指令,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7.2.2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7.2.3 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 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7.2.5 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7.2.6 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在每年3月,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镇、村、组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8.2.2 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8.2.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

8.3.1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

对实施预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单位,由有权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①有条件组织防汛抢险而不作为,在防洪救灾工作中领导不力,指挥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②拒不服从防洪抢险统一指挥,拒不执行防汛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的;③截留、挤占、挪用抗洪救灾款物的;④对如实反映情况和揭发违纪行为者进行打击报复的;⑤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8.3.2紧急转移纪律

各受威胁群众要听从指挥,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8.3.3灾民安置纪律

各安置点要无条件的接受临时转移群众,镇、村两级要保障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附表:1、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2、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3、监测站点分布表

4、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5、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情况

6、黄冕镇各村防汛抢险队员名单

  

  

附表1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时间(年)

灾害类型

受灾人数(人)

受灾面积(亩)

死亡人数(人)

倒房(间)

经济损失(万元)

日最大降雨量(mm)

时段降雨(mm)

2006

洪灾、滑坡

1700

5060

0

220

8000

298

330

黄冕村

洪灾、滑坡

257

764

0

33

1208

298

330

改江村

洪灾、滑坡

109

324

0

14

513

298

330

大端村

洪灾、滑坡

167

498

0

22

787

298

330

山脚村

洪灾、滑坡

284

845

0

37

1336

298

330

爱国村

洪灾、滑坡

109

324

0

14

513

298

330

幽兰村

洪灾、滑坡

183

544

0

24

860

298

330

六脉村

洪灾、滑坡

140

417

0

18

659

298

330

旧街村

洪灾、滑坡

183

544

0

24

860

298

330

古赏村

洪灾、滑坡

101

301

0

13

476

298

330

盘龙村

洪灾、滑坡

78

232

0

10

366

298

330

石门村

洪灾、滑坡

89

266

0

12

421

298

330

2008

洪灾、滑坡

1450

3560

0

200

5000

186.3

230

黄冕村

洪灾、滑坡

219

538

0

30

755

186.3

230

改江村

洪灾、滑坡

93

228

0

13

320

186.3

230

大端村

洪灾、滑坡

143

350

0

20

492

186.3

230

山脚村

洪灾、滑坡

242

595

0

33

835

186.3

230

爱国村

洪灾、滑坡

93

228

0

13

320

186.3

230

幽兰村

洪灾、滑坡

156

383

0

22

538

186.3

230

六脉村

洪灾、滑坡

119

293

0

16

412

186.3

230

旧街村

洪灾、滑坡

156

383

0

22

538

186.3

230

古赏村

洪灾、滑坡

86

212

0

12

297

186.3

230

盘龙村

洪灾、滑坡

66

163

0

9

229

186.3

230

石门村

洪灾、滑坡

76

187

0

11

263

186.3

230


县、村、乡、组

具体

地点

人口

(人)

户数

(户)

耕地

(亩)

房屋结构

固定资产(万元)

木(栋)

砖(栋)

六脉村

新坡屯

4

2

20

0

2

28

六脉村

福龙屯

7

1

13

0

1

16

幽兰村

沟村屯

50

10

183

2

8

158

古赏村

桐子湾

146

26

276

4

22

540

山脚村

古云屯

13

4

37

1

3

56

大端村

坳底屯

12

3

39

1

2

46

爱国村

民幸屯

196

43

378

37

6

1192

黄冕村

大马屯

37

7

72

1

6

91

旧街村

太阳屯

9

2

25

0

2

37

盘龙村

樟底屯

42

8

107

1

7

102

石门村

定村屯

216

43

427

6

37

1873

改江村

思崖屯

122

20

219

9

11

256

附表2     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3       

监测站点分布表

黄冕镇自动监测雨量站、水位站统计表

序号

所在乡镇

站名

    

监测内容

信息报送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黄冕镇

六脉

六脉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陈奕忠

18172131975

2

黄冕镇

古赏

古赏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覃丽艳

13557505402

3

黄冕镇

波门

爱国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王敏生

17777272267

4

黄冕镇

石门

石门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谭玉盛

13978275154

5

黄冕镇

解放屯

改江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廖先信

13768420583

黄冕镇新建简易雨量站计划表

序号

所在乡镇

站名

    

监测内容

信息报送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黄冕镇

盘龙

盘龙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覃著威

13768691665

2

黄冕镇

改江

板下口钟文强家楼顶

雨量

电话

钟文贵

15078470411

3

黄冕镇

板林

幽兰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潘钟强

18777244005

4

黄冕镇

安乐

大端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吴秋林

13457263516

5

黄冕镇

旧街

旧街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关秀

15177277472

  

  

附表4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序号

乡镇

村委

总人口(人)

计划转移人口(人)

转移路线

安置

地点

负责人

联系电话

1

鹿寨

黄冕镇

六脉

2777

11

从房屋至小学

小学

陈奕忠

18172131975

2

鹿寨

黄冕镇

幽兰

3656

50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潘钟强

18777244005

3

鹿寨

黄冕镇

古赏

2047

146

从房屋至小校

小学

覃丽艳

13557505402

4

鹿寨

黄冕镇

山脚

5624

13

从房屋至林场

沙塘林场

廖福元

18172137664

5

鹿寨

黄冕镇

大端

3332

12

从房屋至小学

小学

吴秋林

13457263516

6

鹿寨

黄冕镇

爱国

1850

196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王敏生

17777272267

7

鹿寨

黄冕镇

黄冕

5087

37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张咸明

13878248698

8

鹿寨

黄冕镇

旧街

3699

9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廖关秀

15177277472

9

鹿寨

黄冕镇

盘龙

1609

42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覃著威

13768691665

10

鹿寨

黄冕镇

石门

1817

216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谭玉盛

13978275154

11

鹿寨

黄冕镇

改江

2207

122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廖先信

13768420683

  


附表5

  

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

  况

  

指挥部人员名单:

挥 长:陈梦军

副指挥长:郭佑明

      员:周长春、李献萍、伍燕双

指挥部下设个组,其人员是:

检测组:李献萍

信息组:黄婧宇

转移组:各村包村工作组组长及村委成员

调度组:周长春  

保障组:苏慧玲、覃春芳

成立1个抢险队,人员如下:

韦涛陈光勇韦俊粢、刘余、周伟、彭华章、廖刚义、林毅坚、陆喜得、廖兰松韦志祥、韦微义、裴华、冯向群周长春、曾健梁耀坤覃勇、肖洪波李剑锋钟明露韦边勇唐恩哲李勇、廖宇翔、潘著坤、吴大松、黄政珺、黄政翔、伍燕双、陈思琪、秦仕芬、廖然堃、卢日达

  

  

  

  

附表6

黄冕镇各村防汛抢险队员名单

  

六脉村:陈奕忠、陈阳海、潘良富、邱树姣、冯少辉邱树姣、李启兵、李启军、李贵杨、李耀华、张远祥、邱国富、唐月贵、黄时安

幽兰村:潘钟强刘忠辉潘能新韦耀华廖智明潘定术潘能喜罗木保潘艳华温高杰朱石会兰庆荣廖小冬潘想年

古赏村:覃丽艳、陆彭岗、黎后成、韦友青、张升奎、林善荣、陈继生、邓土华、罗远德、吴献明、韦基强、刘永强、伍贵帮、曾德红

山脚村廖福元、张佳锋、黄红兵、廖厚科、潘彦波、刘泽林、李芳、覃金庆、潘本旺、李林、张富杨、廖忠建、廖义飞

大端村:吴秋林,唐锦荣,唐景泰,陈名发,韦文强,何冬杨,韦天义,韦日全,杨朝锋,陈华扬,罗德,江小贵,唐六七,贾锦华,丁良章

爱国村:王敏生邓富民、冯文军、王新建、赵新友、赵春兰赵富广、罗武兰、罗忠仁、罗贻师、黄元学

黄冕村张咸明、廖芝达、覃永天、秦佳、廖丽琼杨勇军、黄超明黄波宁廖明静罗平康李桂满

旧街村:廖关秀、罗贵文、廖报伟、廖报述、韦友贤、陈才锋、廖有德、陈子豪、潘新贵、覃国龙、廖光红、李志贤、廖堂华

盘龙村:覃著威,韦栋邦,潘有庄,潘显科,覃良军,韦旭宏,覃义平,余庆德,李大发,潘全武,潘彩能

石门村玉盛、潘有祥、潘良杰、韦姗甜、潘运想、潘家财、潘忠诚、潘著富、潘远谋、覃宗富、潘耀新、李华国、李建兰、廖秀军

改江村廖先信、石凯萍、张文贵、杨晓、李德坤、廖先普、何韦旭、何松文、何振杰、钟文强、何云兴、袁思强、廖秀定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乡镇公示公告 导航
关于印发《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06 09:05 来源:鹿寨县黄冕镇

黄政发〔20217  

各村民委,镇直及驻镇各单位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黄冕镇人民政府

202141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报:县府办、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县水利局    

  黄冕镇党政办公室          202141印发          


  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黄冕镇的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编制原则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黄冕镇的河流分布情况

我镇较大的河流有三条:分别是清江河、洛江河和古赏河。清江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立方米/秒,最大径流量为13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6立方米/秒,从永福县流经本乡大端、改江、山脚、黄冕、幽兰、旧街等6个村民委里定、大步洲、上西游、中西游、阳坡、湾坡、高坡、火甲、西岸、三里、厂底、黄冕街1-12队、山脚1-4队、徐家、芝岭、岭头1-6队、沟村、河城、麻村1-2队、幽兰1-4队、太平洲、古龙、太阳、下桐木1-4队等村民小组。洛江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7立方米/秒,从中渡镇流经本石门、盘龙和旧街村民委真权、定村、清水、石门1-2队、花石、河雀1-2队、步头1-2队、木龙1-2队、河1-2队、旧街1-4队等村民小组。古赏河是常流性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立方米/秒,从拉沟乡流经本古赏村1-10队和山脚村八见朝、卜月、旁寨等13个村民小组。

2.1.2 黄冕镇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我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夏秋高冬春低,雨量夏丰冬少,具有旱、涝频繁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的60.5%,年最大降雨量1660毫米(2006年),月最大降雨量为530毫米(2006年6月),日最大降雨量298毫米(2006年6月4日)。由于雨量较大,时间集中,极易暴发洪涝、山洪、跨坝、滑坡等自然灾害。每年因汛期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全镇经济的稳定发展。

  

2.1.3 黄冕镇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

我镇地处鹿寨县东北部,与永福县邻界,属典型山地地形,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丘陵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加之岩层倾角大,故水土流失严重,易引起跨坝、滑坡等自然灾害。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黄冕镇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黄冕镇位于鹿寨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属丘陵半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5℃。全镇总面积4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135个自然屯,总人数34023人,其中农业人2.9万人。耕地面积55654亩,其中水田32700亩,旱地22954亩,主要经济作物是桑蚕、水果。水陆交通便利,洛清江、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黄冕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见示意图1。

2.2.2 黄冕镇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均收入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农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4%;全年财政税收42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74

2.3黄冕镇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本镇境内山洪灾害较为频繁,损失较大的有2次:一是200664日。大暴雨计6小时,降雨总达298MM,洛清江河水猛涨,淹没了我镇的改江村、大端村、山脚村、黄冕村、幽兰村、旧街村,沿河流两岸被洗劫一空,全镇损失粮食2037余吨,牲畜死亡100多头,跨屋220多间,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二是2008年的6月13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200多户房屋倒塌,毁耕地3042亩,损失粮食2300余吨,毁公路37公里,塌方16处。全镇经济损失5000多万余元。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情况见俯图2。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见附表2。

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造成我镇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短时间下暴雨,二是上游永福县下暴雨。三是雨量较大,下雨时间长,四是洛清江河河床低。因此,易引起洛清江河水猛涨,遭受洪水的洗劫,又因山洪灾害,以物理风化为主,加之岩层倾角大,故水土流失严重,易引起垮坝、滑坡等自然灾害。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黄冕镇山洪灾害风险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见附图 2)。危险区涉及12个点,户数169户,人口854人,耕地面积1796亩,土木结构的房屋62栋,砖混结构房屋107栋,固定资产价值4395万元。黄冕镇山洪灾害危险区位置见附图3,基本情况见附表3。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指挥机构

镇成立组织指挥机构,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镇长任指挥长,分管水利的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不少于10人)。其人员组成见附表5。各村委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其人员见附表4。

4.2 职责和分工

4.2.1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4.2.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2.4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包括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其名单见附表6。

  

5  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5.1.2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镇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洛清江河要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5.2 实时监测

5.2.1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2.2 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3 监测系统的设立:根据我镇实际,主要设立了10个雨量监测点,其中5个自动监测雨量站,5个简易监测雨量站。

5.3 通信

本镇主要选取广播、电话、短信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

5.4 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部门信息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根据水利部门信息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根据国土部门信息发布。

5.4.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5.4.4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

5.4.5预警方式:根据我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为手机短信;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6.1.2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见附表5。人员转移安置图见附图4。

6.1.4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1.5当交通、通讯中断时,镇、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一是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二是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7.2 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调度组各包村工作组立即下村联系村干组织抢险救灾,应急抢险队立即集中在镇政府待命,等待镇防汛办指令,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7.2.2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7.2.3 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 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7.2.5 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7.2.6 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在每年3月,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镇、村、组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8.2.2 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8.2.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

8.3.1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

对实施预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单位,由有权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①有条件组织防汛抢险而不作为,在防洪救灾工作中领导不力,指挥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②拒不服从防洪抢险统一指挥,拒不执行防汛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的;③截留、挤占、挪用抗洪救灾款物的;④对如实反映情况和揭发违纪行为者进行打击报复的;⑤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8.3.2紧急转移纪律

各受威胁群众要听从指挥,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8.3.3灾民安置纪律

各安置点要无条件的接受临时转移群众,镇、村两级要保障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附表:1、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2、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3、监测站点分布表

4、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5、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情况

6、黄冕镇各村防汛抢险队员名单

  

  

附表1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时间(年)

灾害类型

受灾人数(人)

受灾面积(亩)

死亡人数(人)

倒房(间)

经济损失(万元)

日最大降雨量(mm)

时段降雨(mm)

2006

洪灾、滑坡

1700

5060

0

220

8000

298

330

黄冕村

洪灾、滑坡

257

764

0

33

1208

298

330

改江村

洪灾、滑坡

109

324

0

14

513

298

330

大端村

洪灾、滑坡

167

498

0

22

787

298

330

山脚村

洪灾、滑坡

284

845

0

37

1336

298

330

爱国村

洪灾、滑坡

109

324

0

14

513

298

330

幽兰村

洪灾、滑坡

183

544

0

24

860

298

330

六脉村

洪灾、滑坡

140

417

0

18

659

298

330

旧街村

洪灾、滑坡

183

544

0

24

860

298

330

古赏村

洪灾、滑坡

101

301

0

13

476

298

330

盘龙村

洪灾、滑坡

78

232

0

10

366

298

330

石门村

洪灾、滑坡

89

266

0

12

421

298

330

2008

洪灾、滑坡

1450

3560

0

200

5000

186.3

230

黄冕村

洪灾、滑坡

219

538

0

30

755

186.3

230

改江村

洪灾、滑坡

93

228

0

13

320

186.3

230

大端村

洪灾、滑坡

143

350

0

20

492

186.3

230

山脚村

洪灾、滑坡

242

595

0

33

835

186.3

230

爱国村

洪灾、滑坡

93

228

0

13

320

186.3

230

幽兰村

洪灾、滑坡

156

383

0

22

538

186.3

230

六脉村

洪灾、滑坡

119

293

0

16

412

186.3

230

旧街村

洪灾、滑坡

156

383

0

22

538

186.3

230

古赏村

洪灾、滑坡

86

212

0

12

297

186.3

230

盘龙村

洪灾、滑坡

66

163

0

9

229

186.3

230

石门村

洪灾、滑坡

76

187

0

11

263

186.3

230


县、村、乡、组

具体

地点

人口

(人)

户数

(户)

耕地

(亩)

房屋结构

固定资产(万元)

木(栋)

砖(栋)

六脉村

新坡屯

4

2

20

0

2

28

六脉村

福龙屯

7

1

13

0

1

16

幽兰村

沟村屯

50

10

183

2

8

158

古赏村

桐子湾

146

26

276

4

22

540

山脚村

古云屯

13

4

37

1

3

56

大端村

坳底屯

12

3

39

1

2

46

爱国村

民幸屯

196

43

378

37

6

1192

黄冕村

大马屯

37

7

72

1

6

91

旧街村

太阳屯

9

2

25

0

2

37

盘龙村

樟底屯

42

8

107

1

7

102

石门村

定村屯

216

43

427

6

37

1873

改江村

思崖屯

122

20

219

9

11

256

附表2     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3       

监测站点分布表

黄冕镇自动监测雨量站、水位站统计表

序号

所在乡镇

站名

    

监测内容

信息报送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黄冕镇

六脉

六脉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陈奕忠

18172131975

2

黄冕镇

古赏

古赏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覃丽艳

13557505402

3

黄冕镇

波门

爱国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王敏生

17777272267

4

黄冕镇

石门

石门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谭玉盛

13978275154

5

黄冕镇

解放屯

改江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廖先信

13768420583

黄冕镇新建简易雨量站计划表

序号

所在乡镇

站名

    

监测内容

信息报送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黄冕镇

盘龙

盘龙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覃著威

13768691665

2

黄冕镇

改江

板下口钟文强家楼顶

雨量

电话

钟文贵

15078470411

3

黄冕镇

板林

幽兰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潘钟强

18777244005

4

黄冕镇

安乐

大端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吴秋林

13457263516

5

黄冕镇

旧街

旧街村委楼顶

雨量

电话

关秀

15177277472

  

  

附表4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序号

乡镇

村委

总人口(人)

计划转移人口(人)

转移路线

安置

地点

负责人

联系电话

1

鹿寨

黄冕镇

六脉

2777

11

从房屋至小学

小学

陈奕忠

18172131975

2

鹿寨

黄冕镇

幽兰

3656

50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潘钟强

18777244005

3

鹿寨

黄冕镇

古赏

2047

146

从房屋至小校

小学

覃丽艳

13557505402

4

鹿寨

黄冕镇

山脚

5624

13

从房屋至林场

沙塘林场

廖福元

18172137664

5

鹿寨

黄冕镇

大端

3332

12

从房屋至小学

小学

吴秋林

13457263516

6

鹿寨

黄冕镇

爱国

1850

196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王敏生

17777272267

7

鹿寨

黄冕镇

黄冕

5087

37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张咸明

13878248698

8

鹿寨

黄冕镇

旧街

3699

9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廖关秀

15177277472

9

鹿寨

黄冕镇

盘龙

1609

42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覃著威

13768691665

10

鹿寨

黄冕镇

石门

1817

216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谭玉盛

13978275154

11

鹿寨

黄冕镇

改江

2207

122

从房屋至学校

老学校

廖先信

13768420683

  


附表5

  

黄冕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

  况

  

指挥部人员名单:

挥 长:陈梦军

副指挥长:郭佑明

      员:周长春、李献萍、伍燕双

指挥部下设个组,其人员是:

检测组:李献萍

信息组:黄婧宇

转移组:各村包村工作组组长及村委成员

调度组:周长春  

保障组:苏慧玲、覃春芳

成立1个抢险队,人员如下:

韦涛陈光勇韦俊粢、刘余、周伟、彭华章、廖刚义、林毅坚、陆喜得、廖兰松韦志祥、韦微义、裴华、冯向群周长春、曾健梁耀坤覃勇、肖洪波李剑锋钟明露韦边勇唐恩哲李勇、廖宇翔、潘著坤、吴大松、黄政珺、黄政翔、伍燕双、陈思琪、秦仕芬、廖然堃、卢日达

  

  

  

  

附表6

黄冕镇各村防汛抢险队员名单

  

六脉村:陈奕忠、陈阳海、潘良富、邱树姣、冯少辉邱树姣、李启兵、李启军、李贵杨、李耀华、张远祥、邱国富、唐月贵、黄时安

幽兰村:潘钟强刘忠辉潘能新韦耀华廖智明潘定术潘能喜罗木保潘艳华温高杰朱石会兰庆荣廖小冬潘想年

古赏村:覃丽艳、陆彭岗、黎后成、韦友青、张升奎、林善荣、陈继生、邓土华、罗远德、吴献明、韦基强、刘永强、伍贵帮、曾德红

山脚村廖福元、张佳锋、黄红兵、廖厚科、潘彦波、刘泽林、李芳、覃金庆、潘本旺、李林、张富杨、廖忠建、廖义飞

大端村:吴秋林,唐锦荣,唐景泰,陈名发,韦文强,何冬杨,韦天义,韦日全,杨朝锋,陈华扬,罗德,江小贵,唐六七,贾锦华,丁良章

爱国村:王敏生邓富民、冯文军、王新建、赵新友、赵春兰赵富广、罗武兰、罗忠仁、罗贻师、黄元学

黄冕村张咸明、廖芝达、覃永天、秦佳、廖丽琼杨勇军、黄超明黄波宁廖明静罗平康李桂满

旧街村:廖关秀、罗贵文、廖报伟、廖报述、韦友贤、陈才锋、廖有德、陈子豪、潘新贵、覃国龙、廖光红、李志贤、廖堂华

盘龙村:覃著威,韦栋邦,潘有庄,潘显科,覃良军,韦旭宏,覃义平,余庆德,李大发,潘全武,潘彩能

石门村玉盛、潘有祥、潘良杰、韦姗甜、潘运想、潘家财、潘忠诚、潘著富、潘远谋、覃宗富、潘耀新、李华国、李建兰、廖秀军

改江村廖先信、石凯萍、张文贵、杨晓、李德坤、廖先普、何韦旭、何松文、何振杰、钟文强、何云兴、袁思强、廖秀定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